第八十三章 黄粱一梦得君授[第1页/共3页]

伏闻修真玄路者,理非一揆,卫建多门。或因凡而入道,或从道以化凡,事迩分歧,将何故辩?庠日:盖悟有顿渐,学明浅深。何谓也?瓦语发精微,文垂诙诡,灿然昭彰,殊无疑矣。故昔有庄、列、文、亢之书,陶铸六合,乘履风云,御六气之辩,游八极之表,摘骑日月,旁通宇宙,砥砺群品,泽及虫豸,敷扬品德,羽翼玄元,挥斥古今。率循造化,钳百家之辩口,创万法之枢机,开登真之捷径,演大圣之徽音。荡荡乎此四真人,岂不从道而化凡者哉。若论因凡而入道者,历劫已来,数实伙繁,难可具载。昨因闲玩唐朗然子先生《唱道诗》三十一篇,乃文辞简朴,旨趣幽探,外明恍忽杳冥之理,内达沂沿胎息之源,观此真功,安可忘矣。嗟仆性非土木,宁不见贤而思齐焉。是以不愧狂斐,恪续貂尾,岂敢望补於先人,且听任萧闲自适者也。

那羽士很有些不测,探手推了数次,一如旅客所说那般毫无动静。

灵剑匣中藏,聚因含道情,剑心不成息,神缘有为擎,公理三尺剑,摒邪驻帝京。束之灵霄殿,十方共光亮,云重天将雨,铮尔剑有声,煌煌七星文,晖映三天兵。

吕洞宾豁然觉悟,争名夺利所为何,宦途不敷恋矣。遂再拜于钟离权。

倏然间,李煦宁直觉双目一晃,星斗灿明,身处一灿烂星空当中。正欲打量之时,一道流光划来,直入眉心,李煦宁立时晕迷畴昔。亦不知过了多时,待李煦宁睁目之时已身至于一草屋以内,桌前立有一道人影,身五尺二寸,喜顶华阳巾,衣黄白栏衫,系大皂条,背负一剑,面庞倒是瞧不逼真。

李煦宁所处之景切换不竭,分是那生、死、财、色等十试,得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再得真诀,终整天仙。

三曰:莫厌追欢笑语频,深思离乱可伤神。问来屈指重新数,获得清平有几人。

后直入李煦宁识海当中,化作一幅幅炼剑之景。不知过了好久,李煦宁猛睁双目,叹道:

八仙殿内,那全真龙门派羽士行完八仙宝诰,随世人行至殿外,便见火线吕祖殿前有一旅客正与那殿门较量,赶紧上前扣问启事。

羽士斥逐世人,将此事奉告于巡寮(办理常住统统公干,安派执事,梭巡统统琐事,查管众执事,抽补升迁,提调奥妙,不得为私怨而废公,亦不得为私恩安排己友,须朴重忠谨之士当此重担),领巡寮一齐行至殿前。

李煦宁面前立时显出百枚三光字,恰是《吕祖百字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清闲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其诗意超脱,其字态跌宕,实为大师之风。

吕洞宾惊道:“君知我梦耶。”

瞧得如此,李煦宁了然,此二人恰是火龙真人与吕祖于庐山相遇之景。据《吕祖志》所载,吕祖会昌中(岁四十九),功名得志,遂游江州至庐山,遇葛仙公弟子火龙真人,姓郑名思远,号小回禄,世称神医。欲人有疾则书符诵祝,立见溶解,与上古回禄氏相累,真人见吕祖骨相清灵,游心世外,即传以内丹炼己之诀,制成通天灵剑(即天遁剑法)。

李煦宁不由佩服,天仙之位公然分歧,便是如此亦能有所发觉。忙是跟上。

却说吕祖殿内,李煦宁澄心遣欲,念叨思真,一坐便是数个时候,渐入那虚无渺漠之间,妙有灵明之景。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