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宋太宗在位既久,未立东宫。冯拯等上疏,乞早定太子。帝怒,贬之于岭南。自是中外无复敢言者。
不出数日,其工完整,银匠将壶献与七王。七王视之,果是津巧,人不能测。谓王钦曰:“器物已造完整,当在何时行之?”钦曰:“殿下先将匠人诛之,以灭其口。”七王然之,因赏以醇酒,顿时醉倒,七王令摆布丢入后苑井中去讫。王钦曰:“殿下当发书于八王府中聘请,明日辄行此事。”七王乃遣内官资书,径诣八王府中进上其书曰:
次日,李济以发遣仁美一起,奏知于上。上谓侍臣曰:“往者杨业父子,屡立奇功,不期死于王事,朕甚怏怏,欲将恩情旌之,卿等觉得何如?”直学士寇准奏曰:“陛下念及功臣,以慰厥后,为社稷计也,有何不成?且杨业父子,忠勤为国,人臣所难。今只要延昭一人活着,合法厚恤之,使边将知所观感。”太宗然其议,因遣使臣于郑州取还延昭去了。
党恶害人何所益?试看本日配君其。
八王今备马,随即入见太宗,奏知其事。太宗惊曰:“若非卿有先见之明,险被坚臣矫饰。”因问:“鼎臣当拟何罪?”八王曰:“私受贿赂,其情尚未行,当得在法之罪,该拟罢免为民。”太宗允奏,即下旨,罢鼎臣官职,发归乡里去了。八王又奏:“西台御史李济,虔诚公道,可问仁美一案。”帝允奏,敕命李济承问实施。李济领旨,开御史台,端坐于堂上,摆布军尉威风凛冽,排下刑具之类,见者无不骇然。恰是:
第二十回 六使沛京告御状 王钦定计图八王
只说杨延昭来到闷边,击动登闻鼓,声言欲面圣上陈告。被守军捉送提狱官。提狱官鞠问明白,将状奏请太宗。太宗以状展于御案之上,视曰:
皇天有眼应无误,只在斯须与报迟。
七王知此动静,密与亲信王钦议曰:“君父春秋已迈,未肯立皇太子。廷臣谏者,遂遭贬黜。莫非因八王之故,欲以天下还之那?若果有此意,则我绝望矣。”钦曰:“殿下所言,正合我意。主上以遗言为重,必将天下还八王无疑。若下预定其事,噬脐无及。”七王曰:“君有何策教我?”钦曰:“除非谋死八殿下,则大事定矣。”七王曰:“八殿下君父至爱,如何谋得?”钦曰:“臣有一计,不知殿下肯依否?”七王曰:“君试言之。”钦曰:“可召津巧匠人入内府来,打造鸳鸯酒壶一把,能贮两样之酒。当遇春光,百花盛开,特请八王于后苑赏玩。令庖人进食,侍官斟酒。先藏毒酒于外,后放醇酒于中,八工饮之,不消半钟即死于非命矣,有何难哉?”七王听得,大喜曰:“此计极妙。然事不宜迟,即须行之。”乃遣军尉往城西召胡银匠进府中,打造鸳鸯壶。
乞革驾子后苑赏玩片时,庶慰伊弟之杯,以酬春光之盛。
忽报:“潘府黄夫人遣使女来,说有奥妙事要见大人。”鼎臣令唤入后堂。使女跪在阶下曰:“夫人以太师发问于参政台下,没甚孝敬,薄奉黄金一百两,玉带一条。望大人善觑便利,再得重谢。”鼎臣本是好利之徒,见着此物,不堪欢乐,令摆布收起,谓使女曰:“汝归拜上夫人,不须顾虑,参政自有分晓。”使女拜辞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