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犒将士赵普辞官 宴群臣宋琪赋诗[第1页/共3页]

翌日,太宗设朝,群臣朝见。帝谓宰相曰:“普有功国度,朕昔与游。今齿发衰谢,不欲劳以碎务,择善地而处之,因赐诗以道其意。普感激位下,朕亦为之堕泪。”宋琪对曰:“昨日普至中书省,与臣道及陛下之恩,且言来生愿效犬马之力;今复闻陛下宣谕:君臣始终,可谓分身。”帝然之。以宋琪、李昉知平章事;李穆、吕蒙正、李至参知政事;张齐贤、王沔同佥署枢密院事;寇准为枢密直学士。滇等拜受命而退。

诏旨既下,京都士民,无不欢腾。至期,太宗亲身与群臣登丹凤楼,观士民乐饮。自楼前至朱雀门,设音乐,作山车、旱船来往;御苑至开封诸县及诸军,乐人摆列于通路。音乐齐奏,观者满城,繁华非常。先人有诗断曰:

却说杨业在关中得圣旨来到,与诸将仪曰:“朝廷既有班师之命,可将将士分作前后而行,以防北兵追袭。”延德进曰:“所可贵者机也。大人连胜辽敌,再假十数日之程,直捣优蓟,取其地理以归,上报朝廷知遇厚恩,岂不美哉?”业曰:“吾亦有志如此,何如君命既下,若不还军,反有违背之罪,纵建微功,亦不敷偿也。”延德乃不复敢言。次日,令刘廷翰等恪守遂城,自率所部离了瓦桥关,径望汴京而回。静轩咏史诗曰:

疏上,太宗以示赵普、田锡、王禹饵数臣。赵普奏曰:“齐贤所陈,当今之急务也。乞陛下派遣杨业之兵,敕帅将严设边备,则优燕不能为中原患矣。”太宗允议,本日下诏遣使,派遣伐辽之师。不题。

境遇承平何故报?凤麟为瑞有珍符。

杨业既至京都,朝见太宗。太宗深加安抚,赐赍甚厚。因令设席犒赏征辽将士,君臣尽欢而散。

饱暖四方咸底定,供输百姓自无虞。

解聘暂酬卿所志,休教一念远皇都。

陈家谷口忠勤念,千古令人恨不平。

参知政事昌蒙正亦进一概曰:

微臣有愧无能补,鼓励升平沐化新。

王者赐酺推恩,与众共乐,以是表升平之盛事,契亿兆之欢心。累朝以来,此事久废,盖逢多故,莫举旧章。今四海会同,万民康泰;严烟始毕,庆泽均行。宜令士庶,共庆休明,可赐酺三日。

次日,太宗宴群臣于后苑,召宰附近臣赐酒赏花,谓之曰:“春气暄和,品物畅茂,四方无事。朕以天下之乐为乐,宜令侍宴诸臣赋侍赏花。”王音既下,一人进曰:“小臣鄙人,愿承命赋诗。”乃平章事宋琪也。即展花笺,援笔立书七言八句以进。其诗曰:

乱世愿赓儒馆颂,德音荣对玉墀春。

贤人发难,动出万全。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若重之谨之,蛮夷不敷吞,燕蓟不敷取。自古疆场之难,非尽由蛮夷,亦多因边吏扰而致之。若缘边诸塞,抚御得人,但使峻垒深沟,蓄力养锐,自逸以处,宁我致人!所谓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及任人。如是则边鄙宁,而河北之民获歇息矣。臣又闻:“家六合者,以天下为心。”岂止争尺寸之土,乘蛮夷之势罢了!是故贤人先本而后未,安内以攘外。是知五帝三王,未有不先底子者也。尧舜之道无他,广推恩于天下之民尔。推恩者何?在安而利之。民既安利,则蛮夷敛衽而至矣。

功在垂成诏即行,堪嗟机遇竟难凭。

帝即命军校于后苑隙地,立起箭垛,离百步为界。武官分为两队:诸王穿红,将帅穿绿。诏旨既下,各带雕弓长箭,跨鞍立马听候。帝传今曰:“能有射中红心者,赏与骏马、锦袍;射不中者,降出藩镇调用。”道声未罢,红袍队里一人,骤马持弓而出,众视之,乃秦王廷美也。勒动其骑,挽弓架箭,指定红心发矢,正中其处。看者悄悄称奇。廷美射中红心,竟跳上马,于太宗御前请命。大宗喜曰:“吾侄技擅穿杨,真可御武。”遂赐袍、马。廷美谢恩而退。忽穿绿班中一将,涌身而出曰:“小将愿试一箭。”视之,乃是大将曹彬。纵马开弓,拈弦架箭,一矢正透红心。观者无不叹羡,曹彬亦上马,拜伏于御前。太宗深加抚劳,赐马、袍而退。是日君臣尽欢而散。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