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严格的次第[第1页/共7页]

之前也讲过,“没有找到”和“找到没有”是完整分歧的两码事,一样的两组词在挨次倒置今后,就有了很大的不同。所谓“没有找到”,就是本身去看了,而没有找到。只是没有找到罢了,却不能肯定其不存在。因为世上有很多不能找到却客观存在的东西,如宇宙辐射、电磁波等等由此可知,没有找到并不代表不存在。而“找到没有”,倒是一清二楚地看到它不存在,我们所找到的成果,是被察看的工具不存在。

如果以为,倘若心存在,就该当是有色彩、有形状的物质,但我们去察看心,却没有发明甚么色彩和形状,以是心就是空性的。

看到这里,我镇静地拍了拍我的大腿:太绝了!这个比方太绝了,的确妙得不要不要的。“没有找到”与“找到没有”,这二者之间的差异,与开悟前后状况的对比,的确就是教科书般切确的说话,的确就是数学公式般简练而美到极致的概括。没有比简练更夸姣的东西了,我以学习易经的经向来包管,前人一句最夸姣的话是:大道至简。

这内里的大量内容,实在我是不太懂的。晚餐时候,我也问过刘大哥。

别的,本论还提到,在修空性的时候,我们有能够会对空性的动机产生固执,会以为包含身材、精力等其他东西都不存在,唯独剩下了空性,只要空性是存在的。

如果空性实实在在地存在,那它又是如何存在的呢?这类看法是不堪一击的,因为世上本身就不会有一个实有的东西存在。如果以为空性存在,就成了一种固执,以是必必要放弃,对空性也不能有固执,但这是终究放弃的固执,起首能够证悟空性,就已经很不错了。

因而,我怀着猎奇的心,来看它所记录的:空性的第二种修法。

修空性的过程普通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胡思乱想、邪念缭绕的层面。这个层面是能够超越的。比如说,我们在打坐的时候,偶然会脑筋非常复苏,即便坐1、两个小时也没有太多的邪念,感受很轻松。在这类环境下,我们就抛开了第一个层面,而直接进入了第二个层面――阿赖耶识的层面;抛开阿赖耶识,就是第三个层面,也即心的赋性。

这是最关头的一个修法,在大指模等修法的关头时候,城阛阓中到这个修法上来。

这不是眼睛、耳朵所感知的层面,而是心本身所具有的特有服从,心就是能够感遭到本身。在内心不起任何邪念的环境下,就能看到心的赋性。当然,在有邪念的时候,心的本来脸孔就会被邪念所覆盖,我们天然也没法瞥见。

认识就像基督教所说的上帝一样,缔造了我们的天下。真正的创世者,就是我们的心。大千天下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心所缔造的。

上述三种分歧的空性修法,大师既能够任修一种,也能够三种同时并修。如果想证悟,中间的体例是最直接、最轻易证悟的,但因为这类体例没有很多的思惟,以是对有些人来讲也分歧适。对这些人来讲,就要先通过思惟的体例来打牢根本,然后再修不思惟的体例。

深思了下,估计我这类自发得聪明成果走了傍门的人,另有很多。

我之前所学所修,只是达到了这上面描述的第一个层面。第二个层面,我几近要到了,就是那次法会上的经历,成果还是没有到,只是一种打仗到本身无明的秘闻罢了,与阿赖耶识还没打仗上。更别说第三种层面了。

有一部非常闻名的典范――现观寂静论,作者弥勒菩萨在该论当中,将本身在释迦牟尼佛座前亲耳听到的大乘空性修法归纳为两种:第一种,是在该论第四品当中所讲的不固执外境,要证悟外境的空性;第二种,是不固执本身的内心,要证悟内心的空性。整部典范的精华,就是这两句话。在这两句话当中,涵盖了统统般若波罗蜜多典范――般若十万颂、般若二万八千颂、般若一万八千颂,直至最简朴的般若心经――的修法。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