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人心(二)[第1页/共2页]

没曾想,还没等他们挑衅找茬,六皇子就受了礼遇……

宣和帝不是非常偏宠爱好六皇子吗?如何会俄然在世人面前让六皇子尴尬?

宣和帝目光掠过皇子们的脸,内心又想起了六皇子。

晋宁候夹在此中,不免有些难堪,清了清嗓子说道:“平西侯所言,也有些事理。大皇子殿下抬爱,末将心中感激不尽。不过,兵戈谁也不敢言有非常掌控,只能极力而为罢了!”

宣和帝淡淡道:“此事朕会考虑考虑,明日朝堂再议。本日天气已晚,你们都退下吧!”

六皇子一走,几位皇子得空多虑多思,立即奉旨进了正殿。

儿子们的孝心,到底有几分真情几分冒充?

然后,大皇子二皇子四皇子五皇子,自发得有机遇取而代之,可不就争抢着表示了吗?

不过,平西侯听到大皇子这一席话,鼻子都快气歪了。好你个大皇子!要捧晋宁候随你,顺带着踩我一脚可就太不隧道了!

宫中纷争暗涌,皆因储君之位而起……

……

宣和帝不置一词,又问二皇子:“你觉得派谁前去合适?”

“你们几个的孝心,朕都晓得了。”宣和帝淡淡道:“不过,朕本日乏了,要早些歇下。你们也都退下吧!”

……

夜幕低垂,繁星满天。

大皇子扯了扯嘴角,语气中流暴露一丝淡淡的讥削:“事关边关安宁,不成有半点闪失。一旦耽搁军情,江山不稳,平西侯可否担得起这等重责?”

宣和帝以手按住腰腹处,皱起眉头:“宣程太医杜提点过来。”

宣和帝已经细心扣问过战事,此时正低头看本日最新送来的战报。

宫灯闪着温和的光芒,照亮了脚下的路。

早日册立东宫,明立储君,民气天然就安宁了……

武将以军功立品。每逢战事,便是朝中武将大放光彩之时。

户部兵部官员,这两日恨不得吃睡在衙门里。特别是户部高低,一个个愁得头发直掉。户部的梁尚书已经连着两日没睡过了。

皇子们一个个都有本身的私心,极力保举本身的娘舅。娘家势大,于皇子们天然稀有不尽的好处。后宫干系着朝堂,向来如此。

不出所料,二皇子保举的是永安侯:“永安侯忠心耿耿,当差从无不对。儿臣保举永安侯领兵前去边军声援。”

平西侯脾气朴重,被这番话气得上了头,硬邦邦地回了一句:“武将领兵兵戈,疆场瞬息万变,谁也不敢断言稳胜。照大皇子殿下这么说来,晋宁候领兵前去就能确保万无一失吗?若打了败仗,是不是就该砍了脑袋?”

卫国公等人恭声应下,很快退了出去。

这是如何回事?

父皇动了肝火,当着世人的面萧瑟他。如此倒是正中他的下怀。几位兄长也不会不时盯着他了。

众皇子进殿后,一同拱手施礼:“儿臣见过父皇。”

宣和帝一沉下脸,统统皇子噤若寒蝉,乖乖领命退了出去。

晋宁候是大皇子的娘舅,大皇子保举晋宁候也是理所当然。

和心机澄彻一片热诚的六皇子一比,几个年长的皇子表示出来的孝心,顿时显得踏实。

在众皇子的灼灼目光下,六皇子面庞还是安静,领命后便退出了殿外。

民气都是偏的。

军中看重军功,也看重资格。朝中有资格领兵前去边关声援的,也唯有四侯了。

平西侯咽不下这口闷气,上前一步道:“末将愿领兵前去边关声援。若未立寸功,末将任凭皇上措置,绝无牢骚!”

卫国公靖国公已经年老,家中子侄后辈多在军中,不乏出众之辈。不过,和正值盛年军功赫赫的平西侯等人一比,却又远远不及。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