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真假皇后[第1页/共15页]

少顷,一名宫女开了口,“娘娘向来重法典,不喜欺瞒,可徐氏之错也不过是错在有些急功近利罢了,念在她为女心切的份儿上,奴婢觉得,娘娘既已小施薄惩了,无妨宽宥她吧,想必她今后行事也不敢再如此功利了。”

这是……要反?

说话间,他的手已抚在了何初心的腰身上。这一抚,指绕裙带,隔衫逗惹,可谓猖獗至极。跟着那手指渐绕渐紧,众臣的心肝儿都在颤,目睹着皇后哭得梨花带雨,裙带越绕越松,再扯半寸,凤袍便会宽落,刘振转头望向邱安,心中忧焚。

淮阴文武也随之望向上首,心道的确如此。此事争论不下已有多日,再争论下去也难有成果,且劝粜之令需上奏朝廷等候批复,奏折一来一去需些光阴,既然皇后到淮州是来巡查吏治的,何不直接请皇后决计?哪怕此事终究仍需圣裁,先密查一下圣意也是好的。

“娘娘智可断奇案,勇可戍边陲,乃天下女子之先,臣女敬慕娘娘已久,能得娘娘宣见,实乃三生之幸!这只荷包是臣女新绣之物,愿献与娘娘,祈愿娘娘岁岁安然,永乐安康。”刘二女人满心欢乐地将荷包跪呈给了宫人。

众臣忙道:“臣等谨遵懿旨!”

众臣抬首,齐齐望向那凤屏后钻出的脑袋――这便是英睿皇后?

此话一出,州臣们无不冷静抽气,但包含刘振在内,竟无一人出声劝止,众臣垂首而立,看似恭谨,却都把耳朵竖得直直的。

话音落下,他忽觉上身一僵,颈间一松,随即被这一行假公差簇拥着挤进了刺史府后院儿。门一关,他便如瘦石般杵在了门旁,而那几人插上后门,便往前头儿去了。

一个狂徒欲提刀杀出,腿迈出了公堂,上半截身子却倒在了公堂内。

“皇后娘娘断案如神,莫非是要审案?”

周氏自刎未成,额头撞在地上,起家时见孩童在摔落之前被人接住,断臂被弃之在地,人已还入刘振怀中;满门女眷衣衫混乱,浑身染血,惊魂不决;一州文武正转头望着州衙外。

正猜着,见皇后瞥了眼两位刘家蜜斯,问道:“瞧她们二人的年纪,应是都及笄了,可许配人家了?”

“这荷包本宫甚是喜好,这支花簪就赏你了。”何初心将发间的那支牡丹花簪取了下来,由彩娥捧到了刘二女人面前。

却听一人问道:“淮州已在我们手中,皇后娘娘另有何用?莫非要用来威胁圣上?”

岭南未平,汴州另有江南海军不决,淮州兵权若失,君位必危!

“谁?!”曹敬义厉喝一声。

直到闻声何初心的惊叫声,众臣才反应过来,仓猝低头避视。

从古到今,哪位皇后看重端方礼法都不是怪事,恰好本朝皇后大行此事会叫人感觉奇特。英睿皇后如果个看重端方的人,压根儿就不会有提点天下刑狱和凤驾南巡的事!再说了,皇后南巡为的是巡查吏治,不见文武,不肯出声,明日如何问政?

校尉道:“不如末将在此值守,您带一队人进府瞧瞧?没事您再出来,这里就先交给末将。”

“本宫没问你话。”何初心冷着脸,眼也没抬。

另一人道:“还真别说,圣被骗初为救皇后娘娘但是弃了半壁江山的,你们说……这一回,为了皇后娘娘,圣上会不会把这半壁江山也拱手让人?也许我等连一兵一卒都不必费,就能得成大业了呢!”

次日,皇后宣淮阴文武于刺史府中问政。

刘二女人可不是迩来才沉迷听书观戏的,而是沉迷了有小半年了。自从小半年前,在茶馆里听了一回英睿皇后参军的话本子后,就跟着了魔似的,当真是恨不得府里请个平话先生来。现在,那些话本子她都快倒背如流了,在阳江县家中时,连请几位官家蜜斯到府里做客,说的都是话本子里的事儿。本日英睿皇后就在面前,刘二女人岂能不冲动?不过是碍于端方,不敢猖獗罢了,眼下得了母亲的答应,她欣喜若狂,顿时便翻开了话匣子。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