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告别。回到班房,把金镯子望堂中桌上一搁,开口道:‘诸位兄弟叔伯们,今儿于家这案明是冤枉,诸位有甚么体例,大师帮凑想想。如能救得他们三人道命,一则是件功德,二则大师也可沾润几两银子。谁能想出奇策,这副镯就是谁的。’大师答道:‘那有一准的体例呢!只好相机行亭,做到那边说那边话罢。’说过,大家先去告诉已站在堂上的伴计们留意便利。
“那边吴家业已备了棺木前来收殓。到晚,于学诗。于学礼前后死了。一家四口棺木,都停在西门表面音寺里,我春间进城还去看了看呢!”
“俺掌柜的进城,为的是他妹夫。他这妹夫也是个极诚恳的人。因为掌柜的哥妹两个极好,以是都住在这店里前面。他妹夫常常在乡间机上买几匹布,到城里去卖,赚几个钱补助着零用。那天背着四匹白布迸城,在庙门口摆在地下卖,凌晨卖去两匹,厥后又卖去了五尺。末后又来一小我,撕八尺五寸布,必然要在那整匹上撕,说甘心每尺多给两个大钱,就是不要撕过那匹上的布,乡间人见多卖十几个钱,有个不肯意的吗?天然就给他撕了。谁知没有两顿饭工夫,玉大人骑着马,走庙门口过,中间有小我上去不知说了两句甚么话,只见玉大人朝他望了望,就说;‘把这小我连布带到衙门里去。”
过了一刻,吃过了饭,老董在各处算饭钱,号召买卖,正忙得有劲。老残无事,便向街头闲逛。出门望东走了二三十步,有家小店,卖油盐杂货。老残出来买了两包兰花潮烟。趁便坐下,看柜台里边的人,约有五十多岁风景,就问他:“贵姓?”那人道:“姓王,就是本地人氏。你老贵姓?”老残道:“姓铁,江南人氏。”那人道:“江南真好处所!‘上有天国,下有苏杭’,不像我们这天国天下。”老残道:“此地有山有水,也种稻,也种麦,与江南何异?”那人叹口气道:“一言难尽!”就不往下说了。
老残道:“你们这玉大人好吗?”那人道:“是个清官!是个好官!衙门口有十二架站笼,每天不得空,可贵有天把空得一个两个的。”说话的时候,前面走出一其中年妇人,在山架上检寻物件,手里拿着一个粗碗,看柜台外边有人,他看了一眼,仍找物件。
“到了衙门,大人就坐堂,叫把布呈上去,看了一看,就拍着惊堂问道:‘你这布那边来的?’他说:‘我乡间买来的,’又问:‘每个有多少尺寸?’他说:‘一个卖过五尺,一个卖过八尺五寸。’大人说:‘你既是零卖,两个是一样的布,为甚么这个上撕撕,阿谁上扯扯呢?还剩多少尺寸,如何说不出来呢?’叫差人:‘替我把这布量一量!’当时量过,报上去说:‘一个是二丈五尺,一个是二丈一尺五寸。’
初起说些闲话,几杯以后,老残便问:“你方才说掌柜的进城收尸去了,这话怎讲?莫非又是甚人害在玉大人手里了吗?”那店伙说道:“仗着此地一小我也没有,我能够猖獗说两句:俺们这个玉大人真是了不得!赛度日阎王,碰到了,就是个死!
老残听了“收尸”二字,内心实在放心不下。晚间吃完了饭,回到店里,买了几块茶乾,四五包长生果,又沽了两瓶酒,连那沙瓶携了返来。阿谁店伙早已把灯掌上。老残对店伙道:“此地有酒,你闩了大门,能够来喝一怀吧。”店伙欣然应诺,跑去把大门上了大闩,一向出去,立着说:“你老请用罢,俺是不敢当的。”老残拉他坐下,倒了一杯给他。他欢乐的支着牙,连说“不敢”,实在酒杯子早已送到嘴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