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叟该恩官封
淳熙十四年玄月,予以杂学士除翰林学士,蒋世修以谏议大夫除御史中丞。时施圣与在当局,语同列云:“此二官不常置,今咄咄逼人,吾辈当自点检。”盖谓其必大用也,已而皆不然。因考绍兴中所除者。不暇缕述,姑从寿皇圣帝今后,至于绍熙五年,枚数之,为学士者九人,仲兄文安公、史魏公、伯兄文惠公、刘忠肃、王日严、王鲁公、周益公及予,厥后李献之也。二兄、史、刘、王、周皆擢在朝,日严以耆老拜端明致仕,唯予出补郡,献之遂踵武。为中丞者六人。辛企李、姚令则、黄德润、蒋世修、谢昌国、何天然也。辛、姚、黄皆在朝,唯蒋补郡,昌国徙权尚书,即去国,天然以本生母忧持服云。
射佃逃田
唐末帝清泰二年仲春,功德使奏:“每年诞节,诸州府奏荐僧道,其僧尼欲立讲论科、讲经科、剖明科、文章应制科、持念科、禅科、声赞科,羽士经法科、讲论科、文章应制科、剖明科、声赞科、焚修科,以试其可否。”从之。此事见旧五代史记,不知曾行与否,至何时而罢也。盖是时犹未鬻卖祠部度牒耳。周世宗废并寺院,有诏束缚云:“男年十五以上,念得经文一百纸,或读得五百纸,女年十三以上,念得经文七十纸,或读得三百纸者,经本府陈状,乞剃头,委录事参军、本判官实验。两京、大名、京兆府、青州各起置戒坛,候受戒时,两京委祠部差官引试,其三处祗委判官,逐处闻奏。候敕下委祠部给付凭由,方得剃头受戒。”其防禁之详如此,非若今时只纳钱于官,便可削发也。念佛、读经之异,疑为背诵与对本云。
赵汝愚初拜相,陈骙自参知政事除知枢密院,赵辞不受相印,乃改枢密使,而陈已供职累日,朝论谓两枢长,别称呼分歧,为无典故。按熙宁元年观文殿学士新知大名府陈升之过阙,留知枢密院。故事,枢密使与知院事不并置。时文彦博、吕公弼既为使,神宗以升之三辅政,欲稍异其礼,且王安石意在抑彦博,故特命之。但是自有故事也。
枢密两长官
晁无咎作积善堂记云:“大观元年大赦天下,民百岁男人官,妇人封;仕而父母年九十,官封如民百岁。因而故漳州军事判官晁仲康之母黄氏年九十一矣,其第四子仲询走京师状其事,省中为漳州请,漳州虽没,赦令初不异往者,丞相觉得可而上之,封寿光县太君。”今自乾道以来,庆典屡下,仕者之父母年七十、八十即得官封,而子已没者。其家何尝陈理,为可惜也。
向巨原诗
唐庄宗时。方士周玄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时明宗为内衙批示使,安重诲使别人换衣而坐,召玄豹相之。玄豹曰:“内衙贵将也。此不敷当之。”乃指明宗于下坐,曰:“此是也。”因为明宗言厥后贵不成言。明宗即位,思玄豹觉得神。将召至京师,宰相赵凤谏,乃止。观此事,则玄豹之方术可知。然冯道初自燕归太原。监军使张承业辟为本院巡官,甚重之。玄豹谓承业曰:“冯生无出息,不成过用。”书记卢质曰:“我曾见杜黄裳写真图,道之状貌酷类焉,将来必副大用,玄豹之言不敷信也。”承业因而荐道为霸府处置。厥后位极人臣,考终牖下,五代诸臣皆莫能及,则玄豹未得擅唐、许之誉也。道在晋天福中为上相,诏赐生辰器币。道以幼属乱离,早丧父母,不记生日,恳辞不受。但是道毕生不成问命,独占形状可相,而善工亦失之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