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争而反强之,或服从而反止之。何故知其然也?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争之,觉得西益宅不祥。哀公作色而怒。摆布数谏不听。乃以问其傅宰折睢,曰:“吾欲益宅。而史觉得不祥。子觉得何如?”宰折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与焉。”哀公大悦而喜。顷,复问曰:“何谓三不祥?”对曰:“不可礼义,一不祥也;嗜欲无止。二不祥也;不听强谏,三不祥也。”哀公沉默深念,愤然自反,遂不西益宅。夫史以争为能够止之,而不知不争而反取之也。智者离路而得道。愚者守道而迷途。夫硭抵巧,于闭结无不解。非能闭结而尽解之也,不解不成解也。至乎以弗解解之者,可与及谈吐矣。 中国古籍全录

何谓若但是不然?子发为上蔡令,民有罪当刑,狱断论定,决于令尹前。子发喟然有凄怆之心,罪人已刑而不忘其恩。此厥后,子发盘罪威王而出走,刑者遂袭恩者,恩者逃之于城下之庐。追者至,踹足而怒,曰:“子发视决吾罪而被吾刑,怨之憯于骨髓,使我得其肉而食之,其知厌乎!”追者觉得但是不索其内,果活子发。此所谓若但是不然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