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官邑老魔魅色 会骸山大士诛邪[第3页/共8页]

离山一里以外,有个大姓仇氏。伉俪两个,年登四十,极是好善,并无子嗣。乃舍钱刻一慈悲大士像,供礼于家,朝夕香花灯果,拜求如愿。每年仲春十九日是大士生辰,伉俪两个,斋戒虔诚,躬往天竺。三步一拜,拜将上去,烧香祷告:非论男女,求生一个,以续后代。如是三年,其妻公然有了妊孕。十月期满,晚间生下一个女孩。伉俪两个,欢乐无穷,取名夜珠。因是夜里生人,取掌上珠之意,又是夜明珠宝贝普通。年复一年,看看长成,端慧多能,工容兼妙。父母珍惜他端的如珠似玉,倏忽已是十九岁。父母俱是六十以上了,尚未许聘人家。

看官,你道这四首是何人所作?话说洪武年间浙江盐官会骸山中,有一老者,缁服苍颜,幅巾绳履,是个道人打扮。不见他治甚生业,平常醉歌于市间,歌毕起舞,跳木缘枝,宛转回旋,身子轻盈,如惊鱼飞燕。又且知书善咏,滑稽笑浪,秀发如泻,有文士登游此山者,常与他唱和谈谑。一日酣醉,索酒家笔砚,题此四词在石壁上,观者称赏。自从写过,黑迹渐深,越磨越亮。山中这些与他熟谙的人,见他这些奇特,狐疑他是个神仙,却再没处查他的踪迹。日日来往山中,又不见个住家的地点,固然有些疑怪,习见习闻,日月已久,也不觉得意了,常日只以老道相称号罢了。

这几句诗,唐朝刘梦得所作,乃是金陵燕子矶怀古的。这个燕子矶在金陵西北,大江之滨,跨江而出,在江里看来,宛然是一只燕子扑在水面上,有头有翅。昔贤功德者,恐怕他飞去,满山多用铁锁锁着,就在这燕子项上造着一个亭子镇住他。登了此亭,江山多在面前,帆船起于足下,最是金陵一个胜处。就在矶边,相隔一里多路,有个弘济寺。寺左转去,一派峭壁插在半空,就如石屏普通。壁尽处,山崖回抱将来。当时寺僧于空处建个阁,半嵌石崖,半临江水,阁中扶养观世音像,像照水中,毫发皆见,宛然水月之景,就名为观音阁。载酒游观者殆无虚日。驰驱既多,灵迹颇著,香火不断。只是平静佛地,做了吃酒的地点,未免作践。亦且这些旅客随喜的多,布施的少。那阁年深月久,没有赋税补葺,日渐坍塌了些。

却说夜珠被两蝶夹起在空中,如省云雾,内心明知堕了妖术,倒是脚不点地,身不自主。眼望下去,却见得明白。瞥见过了好些荆蓁途径,几个险要山头,到一崎岖山窟中,方才垂垂放下。看看小小一洞,止可容头,别的别无走路。那两蝶已自不见了,只见洞边一个白叟家,道者打扮,拱立在那边。见了夜珠,欢欢乐喜伸手来拽了夜珠的手,对洞口喝了一声。听得轰雷也似清脆,洞忽开裂。老道同夜珠身子已在洞内,夜珠急转头看时,洞已抱合如旧,出去不得了。

一日,会骸山岭上,俄然有一根幡竿,逼直竖将起来,竿上挂着一件物事。这岭上从无此竿的,一时轰动了很多人,万众齐观。罕上之物,俱各不识明白,胡猜乱讲。内里有一秀土,姓刘名德远,乃是名家之子,少年饱学,极是个负气功德的人。他见了这个异事,也是墨客心性,内心毕竟要跟寻着一个实实下落。便叫几个家人,去拿了些粗布绳索,做了软梯,带些挠钩、钢叉、木板之类,叫一声道:“有欢畅要看的,都随我来。”你看他使出聪明,山高无路处,将钢叉叉着软梯,搭在大树上去:不平处,用板衬着,有路险难走处,用挠钩吊着。他一个上前,赶兴的就很多了。连家人共有一二十人,一向吊了上去。到得岭上,地却平宽。立定了脚,望下一看,只见山腰一个崎岖之处,有洞甚大。妇女十数个,或眠或坐,多如醉迷之状。有老猴数十,皆身首二段,血流满地。站得高了,自上看下,纤细皆见。然后看那幡竿及所挂之物,乃是一个老猕猴的骷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