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事见《左传·哀公二年》。

[46]事见《左传·定公十三年》。

[28]初税亩在鲁宣公十五年,《左传》的批评是“非礼也”。作丘甲在鲁成公元年,《左传》的说法是“为齐难故”。

[37]请参看《左传·昭公三年》。

[19]据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姑苏市西南胥门外越城,即越军围吴时所筑。

[5]鲁桓公是鲁惠公的嫡子,鲁隐公的弟弟。公元前712年,鲁国大夫羽父行刺了隐公,立桓公为君。桓公在位十八年,无大政绩亦无大错误。他的窝囊,当是鲁国的窝囊。

[5]据《左传·昭公三十年》,吴王阖闾灭徐,徐君“断其发”以示臣服。至春秋末,人们仍称“吴发短”,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15]请参看《论语·季氏》。

[2]文姜嫁到鲁国,是在鲁桓公三年(前709)。当时做父亲的齐僖公曾一起相送而至于讙(读如欢,鲁国地名,约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仿佛对文姜不太放心。实际上此前他曾想把这个女儿嫁到郑国,却被婉拒。鲁桓公携文姜访齐,则是在公元前694年。其间襄公与文姜兄妹,应有十五年未曾见面。此次相逢,天然如干柴烈火,不成便宜。

[10]请参看《左传·成公七年》。

[6]事见《史记·孟尝君传记》。

第六章

[9]本章触及的商鞅事迹除另有注释者外,均见《史记·商君传记》。

[18]事见《左传·僖公四年》。

[42]据《左传·定公四年》,西周封建之初,鲁国和卫国的政策都是“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晋国则是“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启,就是开启;疆,就是疆理;索,就是法例。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就是相沿殷商的政治轨制,用姬周的法例区划地盘。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则是相沿部落国度期间的政治轨制,用蛮夷的法例区划地盘。

[23]一战而霸,语见《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第三章

[22]夫差伐陈,在鲁哀公六年;伐鲁,在鲁哀公八年;城邗,在鲁哀公九年;伐齐,在鲁哀公十年和十一年;宋鲁之间开河道,事在鲁哀公十三年,事见《国语·吴语》。

[5]本节事见《史记·吕不韦传记》和《战国策·秦策五》。

[25]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国语·晋语四》,《史记·楚世家》。

[1]事见《左传·文公元年》。

[6]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1]本节与下节事见《左传·隐公元年》。

[8]鲁隐公九年,郑庄公伐宋,便借用了王命;隐公元年,郑庄公伐卫,便动用了王师。

[10]请参看《国语·齐语》。

[11]请参看《左传》之隐公九年和十年。

[21]语见《左传·襄公三十年》。

[6]赵籍是赵襄子侄孙,魏斯是魏桓子之孙,韩虔是韩康子之孙,绛即今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即今山西省闻喜县。

[4]鲁桓公身后,鲁文姜与齐襄公的偷情,《春秋》的记录有:鲁庄公元年三月,夫人孙(逊,私奔)于齐;二年十仲春,会齐侯于禚(读如酌);四年仲春,享齐侯于祝丘;五年夏,如齐师;七年春,会齐侯于防;七年冬,会齐侯于榖。齐襄公被杀后,文姜曾于鲁庄公十五年如齐。此行是否意在与齐桓公偷情,不详。但此年系齐桓公始霸之年。而后,文姜又于庄公十九年和二十年,两年之间两次到了莒国。去干甚么,不清楚。一年后,即鲁庄公二十一年,文姜归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