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殿前吵不休,争夺审理权[第1页/共3页]

身后顿时传来阵阵嗤笑,唐鹤当即黑了脸:“朝堂论案,多么严厉!裴大人竟将我等,看作戏楼茶社的平话先生!”

李佑皱着眉,虽无惧色,却明显落了下风:“此案尚未厘清,只要循着线索查……”

忽如其来的问候,让唐鹤乍然愣住:“甚么意义?”

“下官佩服您!”她奉出谄笑,搭动手浅行一礼。直起家时,幽深的瞳孔突然一缩,嘴角的笑意顿散:“一年前的旧案,孙尚书竟然能清楚记得打板子的数量,可不是记性太好了么……”

“那是诬告!是诬告!”孙伯勇气愤至极,将手中笏板扔了出去!

“陛下,”顾七昂头笑了笑,转接盯着中间的孙伯勇,“臣只是俄然感慨,现在像我和唐将军这些年青人,都不如孙尚书的记性好。”

说罢,从袖中取出卷宗,上呈到元承熙跟前。

再吵下去,也只是一笔胡涂账。

“随后苏项到府衙,状告孙尚书之子孙珏,余陇县县令草率结案,将本来的绣娘失落案,生生改成了伤人案,判孙珏补偿五两银……”

这阴阳怪气的口气,让人听了便浑身不舒畅。孙伯勇揣摩一阵,还是不知所谓,忍不住诘问一句:“裴大人此言何意?”

顾七当即跪了下来:“陛下恕罪!”

元承熙亦是如此。

余光瞥见身侧那双长腿跪了下来,随后听到唐鹤对付一声:“陛下恕罪。”

反响颤荡,群臣震惊!

“这孙尚书,到底是如何回事……”

可裴启桓不会无缘无端站出来,也定不会在这等严厉的场合,谈些无关痛痒的家常。他压住满腹火气,尽量将声音放缓:“裴卿?”

“就是说呢,恐怕余陇县县令,都记不住!”

群臣默不出声,偶有几个用笏板挡住脸,用眼神暗里交换。

果不其然,孙伯勇纳过闷来,脊背微微直挺,说话声又如平常般底气实足:“敢问李通判,你状告老夫纵子行凶,可有真凭实据?状告老夫贿赂官员,可有银钱账目来往凭据?”

只要搭腔,便会给李佑扣上一顶结党的帽子,结的还是哲王一派,这是小天子最不想看到的。

元承熙冷眼一扫,李佑顿时闭嘴,黑瘦的一张脸,映出无尽的焦心和无措。

“陛下,”在世人测度圣心之际,通判李佑率先突破了沉寂,“一年前苏娄氏失落,当属绣娘失落案的首例,臣觉得……”

朝堂哗然!

“陛下容禀,”李佑并不睬他,黑瘦的脸上,不见一丝波澜:“先前曹知府审理此案时,臣曾将疑点建议一一列出,却并未采取。为查清此案,臣便在刑部审理期间,去特地清查两具白骨的来源。终究,有了些端倪。”

“啪!”

抬面前望,见龙椅上的天子,脸黑得能滴出墨来!

顾七不动声色,径直侧迈一步将他拦住,笑得眉眼弯起:“不知唐将军,前天早上吃的甚么?”

“问候罢了,”她扯起嘴角,奉上人畜有害的笑容,“若早膳没吃,午膳呢?前天午膳是甚么?”

“此事,与唐将军何干?”那文官涓滴不惧,昂着头应道,“本官不过说句公道话,唐将军这也要管?”

“死者是一对伉俪,男人名唤苏项,是余陇县的百姓,其妻苏娄氏,是绮绣坊的绣娘。一年前,苏娄氏失落,失落前一晚,曾跟着掌柜去过孙尚书的府邸……”

纷繁群情声,让孙伯勇刹时慌了神。

李佑微微皱眉,不自发进步了音量:“苏项回家后的第二天,便失落了。七旬老母携四岁稚童到府前状告,遭衙役摈除两次,最后一次……”

还从未见过礼部尚书孙伯勇,如此失态。

她稍显惊奇。

“哎哟哟,唐将军曲解了!”她稍稍侧身,朝唐鹤浅鞠一躬,笑道,“方才几位大人在殿前会商,言谈狠恶又锋利,倒更像一场出色绝伦的儒家辩论,这才不由得,听入了迷……”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