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治水诸事毕,归位任宰辅[第1页/共3页]

顾七细眉半挑,目光敏捷集合。

也好,也好……

通衢平坦,车夫猛一挥鞭,马车提了速。

送到嘴边的酒,忽觉不再甜美。他皱皱眉,却还是将酒一饮而尽,冲淡喉头涩苦后,闷着头“嗯”了一声。

夏季炎炎,大开的城门口,鲜明停着气势恢宏的漆金车辇。稳坐的天子身着龙袍,灼灼光芒竟将骄阳都比了下去。

“驾——”

光阴荏苒,数十载仓促而过。

奇特的是,史乘上关于这位宰辅大人的记录,到永顺七年秋戛但是止。

是了,两小我定然早就了解,凤楚纤才会在本身初度摸索常彬时,脱手救他。

“感激,好朋友!”常彬笑得更欢,又斟了一盏酒自顾饮下,“说实在话,你那治水详策,当真短长!”

有史记录,永顺三年,泽州裴姓士子,逸群之才,免殿试入翰林。次年至荼州,主治水。清淤建塘,筑堤修渠,凿山引流,一改荼州之貌。于永顺六年夏,回都任职,升宰辅。

今儿受邀来锦香阁吃酒,名为老友相逢,相聚道贺。实际上,这顿酒吃得并不结壮。

顾七屏气凝神,悄悄打量起来。

只可惜,劈面坐着的宰辅大人,面庞极尽精雕细琢。红色绸衫映得神韵清冷,纵有几分病态,也还是光彩夺目。

“还能如何说,就是短长呗,我也说不出个以是然来,”他执起酒壶,斟满劈面的盏,“但循着你那详策,疏浚了一条淤堵的河道,奉江水位当即便下去了。”

永顺十一年,澜天子元承熙在行宫自焚。其子元澈即位,改年号“嘉和”,亲王摄政。

只是……韩子征应允得如此痛快,让人有些不测。

眉间一皱,迷离的眼神变得锋利非常。常彬端起盏,挡住眼底寒光:“可惜甚么?”

乌泱泱的百姓,沿着刺史府长街跟到城门口,又追着马车到十里外。道别声异化着阵阵哭泣,连车夫都不忍挥鞭,决计放缓了出行的速率。

野菜和糠,胡乱糅成团,蒸得半生不熟。那大伯更是直言,各处野草,只要吃不死人,便挖到甚么吃甚么。

此次回都城,只待结了父亲的案,便与晏楚荣浪迹天涯,过些清闲欢愉的日子去。

俄然,楼下传来阵阵琵琶声。

只怕,这一别,便是永久。

“没甚么。”她伸展眉间,淡淡一笑,“只是感觉,误了韩子征的大计。早知如此,还不如换旁的暗棋来。”

想来,独一能证明老妪所言非虚的,也只要荼州城外十里,那破败不堪的小庙。庙里存着半截泥像,身量较小,头、肩皆被削,手持的书卷也被砍去大半。

自对常彬起了疑,便再没法与他普通来往。既要防着他的一言一行,又不能让他看出端倪。相处下来,费心得很。

仪仗刚散,天子亲迎宠臣的动静就传遍了全部都城。茶社小舍更将裴启桓的故事撰成话本,连说了三天三夜。

她捧着菜团啃了一口,笑道:“此次,好歹是熟了。”

“何必妄自陋劣呢,若派了别人,只怕没你做的这么好,”她朝中间那青瓷盏瞥了一眼,微皱眉头后快速伸展来开,“这工部侍郎,你当之无愧。”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

荼州郢江与泽州奉江本是一体,现在荼州凿山修渠、扩建河道,既解了郢江之困,又缓了奉江之难。加上裴启桓拟的治水详策,阐扬了感化,两年间泽州再没出过水患。

现在,荼州的百姓总算不再靠野草充饥,虽日子贫寒,却也能吃饱穿暖。

风景一起恰好。

五年前游历荼州,见供案另有野果。一年前故地重游,庙外茫茫杂草,再寻不到那条清理好的巷子。

一张方桌,两壶烈酒,三盏青瓷,四碟小菜。座上宾恰是炙手可热的朝廷新贵——裴启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