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沧浪歌罢濯尘缨(17)[第1页/共3页]

张孝杰眨了眨眼睛,迷惑起来:“枢密此话何意?”

“贵我两国加起来倒是能有五非常之一了。”

“当时候,还没有种痘法。现在环境只会更坏一点。如果不能获得更多的地盘来赡养增加的人丁,百年以后,世人提起韩冈,便是致乱天下的罪人啊。”

并且这不是韩冈一人的态度。就算没有韩冈,非论是谁在台上,只为了大宋的稳定,也必定要采纳向外拓张的政策,那是情势使然。

一场改朝换代的大乱下来,死多少人都不敷为奇,地盘肯建都会空下来的。

《尚书》是儒家的底子文籍,张孝杰当然也读过这本经籍,还记得《禹贡》中的内容,他点点头,“沧海桑田不过如是。”

“古时阴阳家有大九州、小九州之说,枢密但是说的此事。”

章楶闻之一愣,放动手中的茶杯,倾身向前问道:“那枢密明天说的是人话,还是大话?”

韩冈的一番话实在已经将他曰后主政的目标给公布了出来,他一样是要开疆拓土,而不是内敛自守。但不是因为好大喜功,而是为了保存。在有挑选的环境下,不会跟辽国为了幽云之地厮杀,是以而耗尽国力。而是会从地步更多,也轻易动手的处所拓展国土,以赡养更多的大宋子民。

张孝杰好歹读过《史记》,晓得在此中的《孟子荀卿传记》中有‘觉得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家其一分耳’的话,不过这不是儒家两先贤所说的话,而是阴阳家驺衍【也作邹衍】。

“的确是够大的。”张孝杰点点头,似是同意,心中还是不觉得然。

“诸子百家,虽惟儒最正,但其他各家也必有其理,若全然是谬谈,如何能传播?曰常所谓的九州,中国之地,乃是大禹分赤县神州为之。‘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中外洋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在此九州以外,又有如此九州者九。”

“不然,此中有六合之功,更有人之力。”

“不知相公知不晓得,地盘肥瘦程度,并不是一成稳定的。《尚书·禹贡》中曾经批评过天下九州地盘,最好的是雍州,‘厥田惟上上’,而最差的则是扬州,‘厥田惟下下’,也就是现在的江南。”

“哈哈,枢密实在是太多虑了。天下这么大,再多的人丁也能养得活啊!即使会有,那也是几百年后了。枢密乃是当世大贤,熟读经史,应当晓得中原何曾有过三五百年的承平!“

张孝杰明白了,但他不信:“从瘴疠到富庶,用了几千年啊。”

张孝杰沉吟着,“枢密的意义是长此以往,天下的户口会越来越多。迟早有一天,会多到养不活的境地?”

“几千年来,汉家青史不断,未曾闻江南有过遍及一州之地的海退地陷。而泰伯南迁,永嘉南渡倒是史笔凿凿。”韩冈抬手指着南边,“数以亿万记的汉人将本来的瘴疠之地变成了现在的膏壤。使得开封饮食皆仰赖江南供应。”

不过他的神情很快就又和缓下来,韩冈不会无缘无端说这番话,以后必有转折:“枢密这是在提示孝杰,曰后宋辽必有一战吗?枢密真可谓是仁人君子了。“

江南富庶,在北国的眼中,只比黄金铺就的开封差上一点。而东京的繁华,又是江南的税赋支撑起来的。

交州的环境很特别,以仆从莳植园经济为主,田赋按亩计取,数量很多,但人丁税就很少了,至于商税,因为交州几近是只出不进,过、住两税的数量也只是浅显军州的程度。但张孝杰是不成能晓得这一点的,韩冈也不会申明。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