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凡物偏能动世情(一)[第1页/共3页]

“多谢学士!”韩冈低头谢过。

重弩保养不易。其力道常常都在三石以上,几百斤的力道就藏在弩身中,当然很难包管利用寿命。特别是在疆场上,集合在短短的时候里持续射几十箭下来,总会有一批重弩会报废。而不像战弓,其利用寿命要远远胜出。

“不敢当啊!只是为国,何敢劳皇城谢。”韩冈还了一礼以后,不由得一叹,“不过此中神臂弓也只要五百架,几场大战下来,差未几就要报废光了。”

汴河之上,有人来,有人去。与亲朋相见时,捧首痛哭;与家人分离时,挥泪而别。官船停靠的船埠上,这一幕幕活剧每天都能看到。已是不敷为奇。

暮春的轻风更加的薰人,少了三月初的花香,却更添了几分暖意。

已是三月末,夏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这下可丢人了。”韩冈毫不介怀的摊了摊手,半开打趣的说着:“如许吧,小娘子可有甚么想要的,金糖、菓子,还是泥人、泥像,我这就派人去买来。”

并不熟谙汗青的韩冈,天然也不清楚交趾人到底有没有在此时犯界。但他能确信,广西广东没有在北宋丢给交趾过,起码在他的影象里并没有。要么就是这一仗干脆没有打,要么就是打了,但只是很小的战役罢了。

韩冈神采有着一分沉重,苏缄的口气仿佛就是在肯定战事已不成制止:“交趾人当真勇于来犯?”

小女孩儿仰起了头,张着一对吵嘴清楚的大眼睛:“这些七娘都不要。大爹爹连曰愁眉不展,七娘只想要大爹爹能笑起来。”

“七娘多谢舍人。”小丫头装着大人的模样,冲韩冈福了一福,等抬开端,却又不美意义的躲到了苏缄的身后去了。

“能有五百架神臂弓就不错了,本来城里另有一百架。有六百神臂弓守城,十天半个月,邕州城决不至于有失,到时候桂州也就能派兵来援助了。”

有了这一份酒桌上培养起来的友情,两边的干系也就密切了起来。在苏缄向赵顼要到了一批军火以后,韩冈便送了他一个顺水情面,承诺将邕州的票据放在军火监出货的最前面——天子点了头,枢密院也已批复,军火监这边只要将票据上的军火出产出来,就不消再送去库中担搁时候,只需将几份公文缴上去走流程,就能直接顺着汴河将这批军火派送出去。

苏颂也是经常泛舟于江湖之上,天然晓得这个端方。轻声一叹,对苏颂、韩冈拱手相辞。他在岭南多年,在京中除了苏颂,更无亲朋。这一趟上京,能多一个韩冈,倒是可贵至极。韩冈虽无赋诗以表离情,却还是跟苏颂一起,照风俗在河边折下一枝柳枝,赠给了苏缄。

接过柳枝,别过苏颂和韩冈,苏缄走上跳板,登船起航,并不回顾。一艘六七百料的官船,就跟着水流,垂垂南去。

“可贵的孝敬孩儿啊。”韩冈对着苏缄夸着,“我家的女儿再过上两三年,能有七娘一半灵巧,我也能放心了。”

苏家的这个女孩儿的确很不错,韩冈看着也喜好。要不是自家的儿子才三岁,说不定就要跟苏缄定下婚事了。

不过神臂弓有个好处,就是筋角之物用得少。‘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弩身是山桑木,弩臂是檀木,遇水也不会对弩弓毁伤太短长。哪像浅显的弓弩,到了潮湿的南边,此顶用着牛筋牛角的部分,很快就会因为吸水而落空弹姓。

比及苏缄出发返回广西,苏颂便约了韩冈一起来相送。

韩冈固然年青,但名声之大,苏颂都难以对比。面对苏颂,苏缄的两个孙子是恭恭敬敬,而在韩冈的面前,则多了几分崇慕。两个发展在广西的孩子,固然不及都城后辈的能说会道,但胜在朴素,颇得韩冈好感,也出言鼓励了他们几句。固然两边的年纪相差不远,但外人看来,倒是半点也不见违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