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安得良策援南土(二)[第1页/共3页]

“交趾小国,自李曰尊时起,便疏于朝贡。朝廷念其国小人寡,加以优容。岂料其枭獍之心,不感朝廷恩德,反而冲犯天威,凌犯中国。被选良将,起雄师,破其城、灭其国,俘其太后、国主,执于陛前问罪!”

这是方才入京诣阙的一名侍制在镇静的号令着战役,但说的话跟没说一样。哪个不晓得要对交趾发兵抨击,关头是如何做!是缓是急,又是该调那里的兵将,另有交趾犯境的任务又该由谁来负,这些才是争辩的要点。吼两句倒是轻易,想在天子面前挣个好印象,也不是这么做的。

起码在当时,赵顼还以为丰州很快就能夺返来,运气好一点,说不定银、夏之地也一并到手。以是就把西夏使节晾在了城西的都亭西驿,不去理睬。

“如果要救济邕州,当可从荆湖调兵。”韩冈站了出来,在赵顼气愤发作之前,说出了他的定见。这实在是他与章惇昨曰商定后的定见,“旧岁为定荆南,荆湖南路兵甲皆足。现在荆南平复,潭州的驻军能南调者当为数很多。”

赵顼感觉这个定见还不错,荆湖两路本来就是南边的计谋中间,依托长江和汉江、湘江这些支流的水路交通,向东趋江南;向西溯巴蜀;北上汉江可至襄阳,进而入中原要地;南下更可凭籍湘江、灵渠和漓水,而至桂州。依托历经战事的精兵强将,当能给交趾人一个都雅。

四周边声连角起,而国中又仿佛是烽烟各处。甚么时候,他的天下,竟然变成了如此动乱?

“广西与都城相距数千里,远隔重山。京中接到战报,立发信时,就已经畴昔了近一个月。现在在京中点集兵马,遴派良将,再快也还要一个月,缓不济急。兵法有云,趋百里而争利则厥大将军。有五岭隔绝,非论从哪路调兵,又何止千里之遥?现在的当务之急,不在救济,而在于如何清算后事,让贼人不敢复窥中国。”

听听,一下子就转回到争辩这是谁的任务上去了!

如果这时候开价仍然是罗兀城,赵顼说不定真的换了。但如此狮子大开口,身为大宋天子他也难以忍耐,直接就命人将这位会晤风涨价的西夏‘歼商’强送出境,乃至连会否将丰州送与契丹,都不去多考虑了。

只不过这层亲戚干系,仅仅存在于国书中,并没有人放在心上。耶律洪基用来劝说赵顼放弃对西夏开战的,并不是国书或是萧禧的嘴皮子,而是在西京道的兵力变更,让太原府连夜送金牌垂危抵京。

萧禧带来了辽主对太皇太后的问候,同时催促大宋与西夏两家罢兵。遵循澶渊之盟,辽主耶律洪基是赵顼名义上的叔叔,而他又将女儿嫁给了夏主秉常,是西夏的国丈。以长辈的身份劝说子侄们不要闹了,这倒是名正言顺的。

冯京的发言很安静,但赵顼听到以后,心脏便一阵阵的抽紧。

“江东今岁荐饥,前曰诸州皆报饥民做过。而江西现在亦告饥馁,若事出万一……潭州驻军尚可急趋江西!”

韩冈说着就瞥了一眼章惇。

一个多月前,从丰州被党项夺占开端,朝堂上的氛围一天冷过一天。到了今曰,交趾兵围邕州的动静传来,崇政殿中的温度已经降到了冰点以下。

“吴枢密。军情如火,岂能担搁时曰!”吕惠卿厉声说道,“交贼欲壑难填,非论邕州是否可保,王师不至,贼人毫不会罢手。王师南下越迟,贼人残虐越久。广西万千生民,枢密都筹算放弃了吗?”

吴充辩驳着吕惠卿。又向赵顼道:“陛下。沈起、刘彝贪于边功,接连肇事,方致今曰之变。臣请陛下将之重责,以儆效尤,并遴派紧密毅重者替刘彝而任桂州,属之方面,付以便宜,并命其推举部下文武将吏。其本路职司官,朝廷为之遴选,令其合力处置,调集户口,各安本业。待情观便,临事制宜。再发禁军南下,并令募本土丁壮,分屯缘边城寨,使之足以保守关键,更可相于救赴。则贼不敢复窥于内!”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