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百战功成朝天阙(下)[第1页/共3页]

德顺军的战事早在王韶回师后,就已经结束了。赶在调去熙河路的秦凤、泾原两路精锐回军之前,党项人从笼竿城下及时撤围。他们攻打了整整一个月,却也没有破开城池,西夏攻城手腕之差劲仿佛在这一战中获得了印证。不过从实在的环境来讲,是党项人对笼竿城围而不攻,在仁多伶仃的带领下,他们打下了笼竿城核心的几个寨子,顺手赚了一笔。

会仙楼后.庭中的荷塘中,荷花盈盈,遍及池中的粉红花瓣被阳光直射着,反而更添了荷塘的三分色彩。而楼中一角,正有一个小小的房间凭栏而亡,恰好能将会仙楼后.庭的风景尽收眼底。但房间中的两人都偶然旁观风景。一个四十岁高低的中年人,三缕长须垂下,看起来很有几分严肃。别的一个是才三十不到的青年,神采飞扬,眼神灼灼。

“是运气和耐烦。”中年报酬之改正,“韩冈的表示我看过几次,在年青人中,的确是可贵一见。”

七月的中午,太阳炽烈得仿佛能点起树枝。从早上起,就一点风都没有,热得连知了声都没了。鸡蛋落到空中上,立即就能被烤熟。

“岷州刺史?!他本来就是荣州刺史吧?”中年人奇特的问着,如何是平级转迁。迷惑中,脑中灵光一闪:“莫非……!”

“高遵裕都成了正任官……那韩冈呢?抗旨矫诏的事都做下来,硬是保了河州半个月,不至于坏了河湟大局。现在该当少不了他的犒赏吧……”

“犒赏是有,从太子中允升到了国子监博士——只是如果他能有出身,那就是太常博士了——种菜园的韩冈之父,也获得了加官,说是批示屯田有力。不过圣旨中还命韩冈跟着王韶上京诣阙,但却给他给堆了。”

“传闻是韩冈发起,要让董毡的儿子阿里骨成为首个进入熙州蕃学的门生?”中年问着。熙河现在是一个蕃部接一个蕃部归顺。若能以董毡之子阿里骨入蕃学,必定能让河湟一带的统统蕃部的全数归顺,“但这不是人质吗?”

中年听到最后一句倒是皱眉不解:“该不会抗旨抗上了瘾……”

此时,秦凤路的德顺军那边的战事也安静了下来。

“不世之功,当还以希世之赏。上百万贯的犒赏又算甚么。因为他的功绩,本来就是右司郎中的王韶,现在已经是升了右谏议大夫。”

小使臣,大使臣,宫苑诸使,横班,然后才是正任官,这是武将的本官官阶的迁转挨次。高遵裕本来站在横班的倒数第二阶上,职位已经很高了,还在当年在秦凤路任职的向宝之上。但已经身处如此高位,竟然还能一跳五六级,未免太惊人了一点。

现在全部关西温馨得都让人感觉有些非常。吐蕃、党项,都老诚恳实的守在老巢当中,没有一个乱转动的。固然不晓得他们公开里有没有在打甚么鬼主张,也不清楚他们是不是已经决定在秋厥后打草谷。但起码能够肯定一件事,他们眼下都没有了持续打击的力量。

“王韶的这个儿子一向都跟着他,几年来立了很多的功绩,又赶上天子欢畅,赠官也是等闲。”中年人听出了年青官人背后的一丝妒忌,举杯喝酒,遮住了嘴角的笑意。又问道:“那高遵裕呢?”

高遵裕本来的荣州刺史,因为另有西上閣门使的寄禄官在,以是仅是遥郡官,但他现在作为本官的西上閣门使被落职,那改封的正五品岷州刺史便成为了他新的寄禄官,也就是计算品级和俸禄的本官。

“他能得王韶荐,天然也是有才学的。但这三年来,他又有多少时候攻读诗书经传?得空读书,又岂能中上一个进士?!”年青官人却把左手拇指中指一圈,其他三指一翘,摆出了兰花指的样儿。“如果进士这般好中,陕西诸路能一科才出那么两三个?”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