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六)[第1页/共3页]

大抵是好说话的姓子,胖掌柜在韩冈这个官人面前也不露怯,嘴皮子缓慢地动着:“韩官人今曰带着家眷来,是不是要买些甚么?小人这店铺虽不算大,但内里的货品却都是顶尖上好的料子,蜀地的锦,扬州的绢,定州的丝,和州的麻,天南海北的织物小店都有,秦州城中的其他铺子可都没小店这般齐备。”

韩冈指着这匹布问着胖掌柜:“这木棉布多少钱?”

“真的是韩官人!”瘦子很轻巧的绕过摆满绸缎布匹的柜台,欣喜的走到韩冈面前打躬作揖。

而出门上街的良家女子也很多。就如严素心她这个做厨娘的,不成能在家里等着卖菜的上门兜售,必定是要出门,偶然还要到河西大街的蕃商开的货栈去买些孜然、胡椒之类的调味料,向锅碗瓢盆,针头线脑之类的曰用杂物也是一样要出门采办,要艹持家务的小家碧玉大率皆是如此。

“对!对!就是木棉布。”见韩冈识货,胖掌柜猛点头,“不过叫吉贝布不是讨个好口彩嘛?想着这吉贝布,从琼州飘洋过海,再运来秦州,但是万里迢迢,一起险阻……”胖掌柜点头晃脑,背着不知是那个写得告白词,说得是一套一套。

不过相对于每天要出门买菜的严素心,韩云娘就很少出门。走在贩子她就变得很活泼,牵着招儿的手,在各家的摊子上猎奇的看着。

对于李小六的抱怨,韩云娘和严素心感觉很风趣,用手捂着嘴,呼呼的暗笑着。韩冈对此也有些无法,谁能想到气候热人,此人也变热了。北宋民风比唐时当然是松散了很多,但比起明清还是很开放的。

几次诗会一开,闺秀们的诗作也连续传播了出来,被功德之徒拿着四周鼓吹。前些天就有人拿着咏荷花的一卷诗集,到了衙门中来让韩冈和他的几个同僚批评。韩冈一览之下是赞不断口:“墨黑、纸白,装订的工夫也是一等一。另有这是那个誊抄,字写得当真不错,可贵!可贵!”

这一曰,恰好韩云娘跟严素心筹议着要扯几匹布给家中做几件秋衣,韩冈也是闲来无事,不想整天埋在书堆或是诡计狡计当中,就带上李小六跟她们一起出们逛街。严素心拉着招儿,一行五人在吃完晚餐后,慢悠悠的散着步,到了秦州城中最繁华的河西大街上。

“这可不是绸子吧?”韩冈捏着一角提起来,指尖搓揉了一下,丰富柔嫩。没有丝绸的细滑,也不似麻布的粗糙,清楚是棉布的感受。

而大师闺秀们也并不是二门不迈、大门不出。踏青赏花,探亲探友,或是姐妹淘在一起构造诗会的事情,韩冈就听过很多。并且就在秦州城中,便有几家闺秀构造了这么一个诗社,一个月、半个月就聚上一次。传闻此中有李师中的女儿,也有几个土著朱门家的闺秀,比来还插手了窦舜卿的女儿和孙女——据称老当益壮的窦副总管的女儿比孙女还要小上一岁。

他穿戴文士襕衫,以方领矩步,行于贩子之上。澹泊娴雅的气度如同鹤立鸡群,引得街上的很多女子都看了过来,有几个贵家的闺秀,用小团扇遮了脸,偷眼看着韩冈。当然也有大胆的,李小六这个伴当就被人拉住了好几次,向他问着韩冈的身份。不过李小六聪明得很,全都给打发掉了。

韩冈听得好笑:“吉贝是琼州黎人丁中的木棉,可不是甚么好口彩。”

官署中的世人闻言无不掩口而笑,而把诗集带来的功德之徒则是悻悻而去。韩冈他在这件事上虽是不留口德,但那些个王谢闺秀的作品也的确是难以入目。除了李师中家的女儿写的两首还算通畅,其他的乃至有些连平仄都没对上,美满是拿着富丽的词采堆砌,削足适履式的求着对仗工致,气势学着西昆体,却不及杨亿、刘筠等人之万一,真还不如韩冈本身写的程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