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青云为履难知足(五)[第1页/共3页]

韩冈为了让邕州百姓熬过这一年的灾荒,将人力集合起来,对邕州四周的地步停止统种统收,而不管地主究竟是何人。前期从宾州运来的施助,加上新近收成下来的粮食,则是分派仅够充饥的一部分,剩下的则作为人为,用来招募野生来斥地沟渠、构筑门路、整修城墙。除此以外,也有给老弱妇孺的活计,比如洗衣、除草之类的,包管情愿干活的都能填饱肚子。

不过韩冈也不全然是浑赖,就算是统种统收,也不过是一年罢了,并不是将私家的田产收归官府。对于私田,他庇护得也很严格。敢在这时候擅自挪动田中界碑的,韩冈但是用大板子杖了几十人,用二十斤重的团头枷枷在临时的州衙大门外,排一溜站着。

方才到达城门口,韩廉就带了一队马队迎了上来。

《尚书・禹贡》当中,将天下九州的地步分为了几个品级,此中扬州是最差的,所谓‘厥土惟涂泥,厥田唯下下’,当时的扬州根基上就是淮河中下流以南的泛博地盘,也就是现在每年六百万石运往都城的处所。而千年以后的广东广西,只如果平原地带的农田,粮食产量也都不低。

如果真能遵循韩冈的估计,收成在十五万石高低的话,那就足以支撑全城百姓七八个月。加上接下来的第三季能够耕作得更多。种得还是占城稻,不过是晚占城――占城稻分为早占城和晚占城,早稻、晚稻分得很清楚,不过发展快、收成早倒是同一的,播种下去,最多两个月就能收成――并且就算是晚稻,收成也不断不会少。

“城里但是有事?”韩廉迎过来后,韩冈就问着。

加上他还在田间斥地了水沟,引水来灌溉,将本来的旱田改革成了水浇地――位于江干,田间竟然连一条水沟都没有,这件事是让韩冈感觉最不成思议的处所,种地端赖天上的雨水来津润,几里以外但是水比黄河还多的珠江――亲眼看着本身的地步被改革成上等田,想偷田的贼人又被酷刑整肃,加上支撑韩冈的穷户们群起而攻的诟骂,富户们就不如何闹腾了,也不敢闹腾了。不过一年罢了,就当是被交趾人多烧了几间屋子罢了。当然,如果韩冈一年后不将地步还返来,他们可都会往都城里去告状了。

作为官员,韩冈现在肩上的任务并不重,转运使的本职,临时交给副使来措置。不过作为儒者,他另有很多事要做。儒门重教养,闲下来时,教书育人是本职。韩冈早前公布条令,邕州七岁至十岁的儿童,非论男女,只要来上学,中午都会供应一餐炊事。很多父母贪着这个便宜,都让后代过来上学。别的州学也规复了,是邕州城第一批重修的修建,比州衙还要早一个月。州学中的士子一边聆听韩冈的授业,另一边也要充作蒙学传授,为儿童上课。

韩冈想要做的,就是尽能够的在岭南推行中原的农业技术,只要广西、广东的地步能尽能够多的开辟出来,出产再丰富一些,大宋对岭外之地的节制力就能上一个台阶,以此为跳板,全部南海地区都在辐射范围以内。

几个月过来,邕州的官员已经差未几配齐了,吏员也招募了很多,州中的碎务韩冈都卸了下来。管得也就是军事、刑名、赋税和医疗卫生方面的大事,其他时候,他直接做了甩手掌柜。

统统的籍簿都给烧了,要想要找回旧档,得去广西转运司的架阁库里找――新近体例的田籍离完工还早着呢――除此以外,就算都城的三司衙门里,都只要税籍略本,哪还能够找得出田籍地契来?

韩冈点着头,表情如他胯下坐骑的脚步普通轻巧:“如果能与上一季一样的亩产,那差未几能收到十五万石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