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整饬两江[第1页/共9页]

第二章 整饬两江

正在大师兴趣稠密地闲谈时,一艘富丽的大官船从下流渐渐驶来,船上坐的恰是甲子科江南乡试正主考官刘昆、副主考官平步青。

"可贵!如此高龄,尚能临场招考。"曾国藩想起本身才五十四岁,便目炫齿落,已近老态,不由对这个老士子收回由衷的赞叹。"三场结束以后,我们都去看看他,以示鼓励。倘若真的中了,让他戴着大红花,在闹市中接管大师对他的恭贺,耀一耀几十年来寒窗苦读、老来遂志的名誉。"  世人都点头称是。

"一万九千八百六十九名流子中,年纪最大的是江苏如皋籍的鲁光羲,本年七十八岁了。"李鸿章答。

妙香庵大门外插起两块大木牌,每个牌上写着方刚正正两个大字:"躲避"。除东厢一扇耳门外,统统的门上都贴上两条摆布交叉的封条,上面鲜明盖着"钦命江南乡试正主考"紫花大印。刘昆、平步青在妙香庵里温馨地歇息了两天。第三天上午,妙香庵各门上的封条扯了,正主考官刘昆穿朝服乘亮轿、副主考官平步青乘浅显蓝呢轿出庵,由旱西门进城来。

"惠甫是阳湖人,他清楚,你问问他吧!"李鸿章成心卖关子。

"筹办了甚么好的特产接待吗?"曾国藩不想就这件事争辩下去,换了一个轻松的话题。

"少荃,传闻松江鲈鱼以四鳃闻名,真有这事吗?"曾国藩固然一贯喜好吃鱼,但这几个月在金陵既忙又忧,还没有想起要咀嚼一下名扬海内的四鳃松江鲈鱼。

"那么,最小的多大年纪呢?"曾国藩又问。

"哦。"曾国藩点点头,说,"传闻白文正公也是十七岁中的乡举,座师阿文勤公夸他年虽少,魄力大。"万启琛说:"诸位听清了吗?爵相方才用的是'也是'两个字,这但是个吉兆,小家伙今科定然会落第。李中丞,你记得他的名字吗?""他叫陆宇安。"李鸿章说,"因为是敝同邑,以是记得。"世人都说:"好,我们都记着了,发榜时重视看,想必这陆宇安今科必中无疑。"曾国藩欢畅地说:"随便说说的,那里就算得数!"曾国藩记起前几个月决定兴建贡院时,有个李老头子说要带着儿子、孙子,祖孙三代一起招考的事,遂问李鸿章:"有父子、祖孙一起来的吗?""有。"李鸿章答复,"父子结伴而来的,有两百多家,祖孙三代来的,也有八家。刚才说的鲁光羲,就是祖孙三代一起来的,孙子也有二十多岁了。""好!"曾国藩欢畅地说:"这真是自古以来少见的场面。少荃,你这个监临光荣得很啦!""这还不都是沾了恩师您的光!"李鸿章畅怀大笑,大师也都跟着笑起来。

当金陵方才光复,全部官勇都沉浸在胜利的高兴当中时,署过兵部侍郎的曾国藩,便已想到此后如何向兵部报销军费开支一事了。这是一件非常严峻又非常毒手的事,特别是在关于金陵财贿下落的谤讟四起之时,他更加此事忧心忡忡。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