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辞江督[第1页/共6页]

"好,你回书房去,我想想看。"曾国藩背手在屋子里踱了几个来回,然后坐在案桌边磨墨援笔,在抄本的扉页上题下了几行字:

同治四年蒲月十三日,曾氏上《谨陈筹办景象并请收回咸命折》:"惟节制直、东、河南三省,则微臣不敢拜此宠命。臣以菲材,参司兵柄。江南粗立寸功,皆诸将艰巨百战而成,臣并未躬冒矢石。频叨懋赏,抱惭已久。今则精力弱颓,公事废弛,心神则无端惊怖,多言则舌端蹇涩。自问蒲柳之姿,万难再膺艰巨。"曾国藩的奏请不但未获得朝廷的批准,反而给他一个节制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旗绿各营及处所文武员弁的大权。曾国藩一面上疏推让节制三省之命,一面知君命不能违背,开端调兵遣将,筹办北上。

曾国藩对儿子的学问文章都不太对劲,令他对劲的是儿子的书法。纪泽从小好写字,他也便成心在这方面加以指导。十四岁离京时,纪泽已打下了踏实的根本。后几年虽不能劈面一一指导,曾国藩也常在家书中耐烦地向儿子传授写字的要诀,并经常要儿子寄字出处他批。儿子的字深得二王阃奥,端秀超脱,时下大官员家里的后辈,很少有几个写得出如许好的字来。只是笔力不敷,秀逸中贫乏刚毅之气,正如他的为人一样,这大抵秉于母亲的本性。这点曾国藩晓得没法窜改。是以,他不但愿儿子此后当大官,特别不能插手兵事,倘若能中进士点翰林,谋一个校书衡文的安逸之职,做父亲的就感到满足了。颠末十天的日夜苦抄,纪泽把父亲半年来的服从抄好了,又细心地装订成一册。

或许出于爹娘疼满崽的心机,曾国藩特别喜好这个满女。他看满女长得一脸刻薄平和的福相,更加感到要慎重地为她选一个有出息、靠得住的夫婿,以弥补她几近自生下来就贫乏父爱的不敷。

至于满女的婚事,他决定再缓一下。已结婚的三个半子,曾国藩都不太对劲,特别是罗兆升的事产生后,贰内心更是恼火:倘若不是异化着这个花花公子在内,如何能够会受裕祺的挟制?这个事情迟早都会传出去的,必将是平生中的大德之累。他把女儿、半子叫到跟前,奉告他们作好筹办回湘乡。纪琛不肯意分开娘,婆母刁悍,她有点害怕。罗兆升则巴不得分开江宁,那次把他吓怕了,他怕哪天会不明不白地被人抛尸荒郊。

对于僧格林沁淹没的了局,曾国藩早有所料。他一贯讨厌这个骄横残暴的亲王。金陵攻陷不久,僧格林沁的部下在湖北被围,朝廷急调曾国藩赴鄂皖交界处救济,曾国藩不去。后朝廷又命湘军派部赴河南接管僧格林沁的调遣,他也借端不派。他要坐看这个虚骄的亲王的失利。现在,僧格林沁真的失利了,并且败得如此之惨,曾国藩得讯之初,实在有点天理昭彰、报应不爽的感受。但很快他就认识到,这实在对他是很倒霉的,因为僧格林沁一死,与捻作战的主帅很能够就会是他。

郭嵩焘这几年在广州获咎了乡绅,又与总督毛鸿宾不太和谐,表情不甚镇静,有去官回籍之念,想趁在任时,热热烈闹为儿子办了婚事。客岁,郭嵩焘以老朋友的身份向左宗棠指出,不该该借洪天贵福的事大肆指责曾国荃,并说曾国藩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有大恩于他,但愿他主动与曾国藩和好如初。谁知反倒惹得左宗棠勃然大怒。他决分歧意郭嵩焘把公私混为一谈的说法,不能因曾国藩有恩于己就不指责其弟放走洪天贵福的大错。要说恩德,左宗棠说,他对曾国藩的恩德更大,因而列举了好几条:一,曾国藩的出山是因本督的保举;二,曾国藩在长沙办团练,受鲍起豹、陶恩培等人的欺负,是本督予以庇护;三,靖港之败,是本督力劝曾国藩不要他杀;四,咸丰六年到八年,曾国藩在江西期间,本督为湘军供应饷银二百九十一万五千两。左宗棠愤恚地说,这些大恩大德,曾国藩胜利后只字不提,反而说本督不该该指责老九,是曾国藩先不对,除非曾氏兄弟先向本督报歉,不然,"本督将毕生不睬睬"。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