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马案疑云[第1页/共6页]

十月初旬日,是西太后的万寿节,曾国藩随班朝贺。第二天,恰是他晋六十岁的生日,为表示公而忘私,这天一早,他便离京南下了。

二十六日

相见的氛围竟然这般令人伤感,这是彭玉麟进城之前所没有想到的。渣江的退省庵早已建好,杭州的退省庵也正在筹建中,彭玉麟向来对名誉奇迹看得淡薄,内心的痛苦也就不如曾国藩的深重,谈过几个老朋友的近况后,他转入了正题:"涤丈,马榖山这事,好令人骇怪!""是如许的。"曾国藩点点头,说,"雪琴,你把马榖山被刺那天的详情说说吧!""好。"彭玉麟端起茶杯,悄悄地呷了一口,似有所思地说,"这真是一件怪事--"

两江总督衙门正在重修当中,尚未完工,马新贻当总督时,衙门设在江宁府署。曾国藩不肯与马新贻冤魂作伴,而先前住的原承平军英王府已作他用,因而暂借盐道衙门办事。连续几天,江宁城里上自将军魁玉,下至畴昔的布衣旧识,川流不息地前来拜见。除魁玉、藩司梅启照以及郑敦谨未到之前代为审案的漕运总督张之万外,曾国藩一概回绝。忙过这些应酬后,他又亲到江宁府去记念马新贻,奉上一副挽联:范希文天赋下而忧,曾无半时逸豫;来君叔为何人所贼,足令百世哀思。

二十七日

"涤丈,你见老多了!"仅仅两年不见,曾国藩便朽迈得如同古稀白叟,大出彭玉麟的不测。

本就长得漂亮均匀的马新贻,高就途中,益发显得神采奕奕,与曾国藩纵情畅谈,神态甚是轩朗。曾国藩浅笑着说:"中间在安徽任职多年,此去又将巡抚浙江,传闻过桐城一家三人当浙抚的嘉话吗?""这倒没传闻过。"马新贻欣悦地说,"请中堂见教。""桐城方姓,是本地驰名的大族。"曾国藩抚着长须,兴趣盎然地说,"乾隆时,方恪敏公观承由直隶藩司升任浙抚,他在抚署二门上题了一联:'湖上剧清吟,吏亦称仙,始信古人才大;海边销霸气,民还喻水,愿看这天潮平。'二十年后,其侄方受畴亦由直隶藩司升浙抚。二十八年后,其子方维甸以闽浙总督暂护浙抚篆。方维甸想起三十年间,父、兄和他三持使节,真是他们方家的殊遇,因而在父亲当年题联的楹柱中间的墙上誊写一联:'两浙再停骖,有守无偏,敬奉丹豪遵宝训;一门三秉节,新猷旧政,勉期素愿绍家声。'又在联后写了一段长跋,记叙了这桩家门幸事。""真是浙江巡抚史上的一段嘉话。"马新贻击掌赞叹。"感谢中堂在我抚浙前夕讲了一段这么风趣的故事。""今中间亦以藩司升任浙抚,但愿马府亦和方家一样,后代再出浙抚。"曾国藩笑道。

"另有次青,前几天一个平江勇哨官来海军看望畴昔的弟兄们,说次青在关门著书,绝口不谈畴昔的事,仿佛有满腹牢骚。""暮年在长沙、衡州投奔我的朋友,我自傲都没虐待他们,一个个也都还说得畴昔。授文职的,多数在道员以上,授武职的起码也是个游击、参将,不肯仕进的回到家里,也都是财主财主。唯独次青至今向隅,我于他有亏欠。过些日子,我要专门为他上个折子,请朝廷起复。"曾国藩这类出自内心的沉重情感,使彭玉麟深受打动,他感觉氛围太暗淡了点,遂将腔调一转,说:"有一小我倒是越活越萧洒了。""哪一个?"曾国藩从对李元度的歉疚中走出来,生发了几分兴趣。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