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叩谒嘉祥宗圣祖庙[第1页/共8页]

这一夜,曾国藩在嘉祥书院里想了很多很多:嘉祥县曾氏后嗣如此陵夷,宗圣公在天之灵何能心安!湘乡曾氏现在虽说有天下臣民第一家之称,但世人那里晓得,这"第一家"实在是空的。且不说其中的酸楚苦辣,就说目前的剿捻战局,前程未卜,倘若河防之策再不能取胜,这第一家便要当即中落了。杀人攻城得来的光荣毕竟是长久的,这中间有着很多偶尔性,家属传之悠长的畅旺,靠的是礼义诗书!

曾国藩筹办在济宁州住两三个月后,再到河南归德府,估计当时河防工事也建得差未几了。今后再由归德府到周家口,在那边召开河防胜利的祝捷大会,犒劳有功文武。

出宗圣庙向左拐,走过百来步,便到了五经博士的家。室第占空中积倒不小,但只要两间旧屋,从空中上保存的陈迹能够看出当年鼎盛期间的概貌:高大的头门、二门,宽广的堂屋、回廊,以及约有百把丈长的围墙。但是现在一概颓毁无存。曾广莆在空坪上摆了两张桌子,上面放了些茶水、果点。曾国藩略坐一坐,站在门口看了一眼宗子的阁房。

早餐后漫步二千。旋由嘉祥至南武山,本不过四十余里,因路上到处隔水,绕道行五十余里始至南武山,未刻到。巳正在纸坊集打尖,即住宗圣庙之东省身堂。庙在南武山下,山高约五十丈,一片顽石,不生草木,庙外内柏数百株,约莫二尺围高低,殆嘉庆间所植。四周住民种五谷者少,皆种蓝及烟。曾氏阖族人丁不过三百,费事特甚。文生曾毓鉴等来,备述窘状。

阁房局促阴暗,安排粗陋不堪,就连雍正天子亲赐的"省身念祖"匾也无吊挂之处,只庋置于一张旧桌上。曾国藩在内心感喟不已;宗子家尚且如此,宗圣后嗣的状况可想而知了。他不想再在嘉祥县呆下去,拟明早就回济宁州,经不住曾广莆和别的几个曾氏父老的苦劝,第二天只好又到了嘉祥城外四十里的南武山曾参的坟场。

刚走出几步,只见一小我从门房里走出,吃紧忙忙劈面向他走来。在离他另有十多步远的处所便跪了下来,口里念叨:"嘉祥县宗圣宗子五经博士曾广莆拜见中堂大人。"关于在山东嘉祥祭宗圣祖庙的事,曾氏在同治五年六月初七日、初八日两天的日记中记录甚详,现全文誊写于下。

这天上午,曾国藩在行营里忙着批阅文件。这几天的文件很使他不快。朝廷寄来的明谕中有杨岳斌在陕甘平回无功,具疏自请定罪,另简贤达的话。他为杨岳斌的处境担忧。刘松山来信,禀告捻军迩来在南阳大败新湘军郭松林部,豫军有两营也参与了这场战役,丢盔卸甲败逃许州。恰好总兵宋庆又来函,说豫军克日在南阳得胜,已向皇上请赏。曾国藩对比这两封来函,内心很不安,既为九弟出师倒霉而焦炙,又为宋庆冒功请赏而激愤。他本想在宋庆信上狠狠地批几句退归去,又怕宋庆是以而生痛恨,误了河防大事,落笔时语气又变得和缓,批驳变成了扣问。

二更三点睡,尚能成寐。

心境苦楚的曾国藩本想对着宗圣说:"曾氏后嗣式微,导致先人蒙尘,与孔、孟、颜族比拟,惭愧难容,拟捐银二万两,重修圣庙、书院,复兴曾氏家属。"转念一想,二万两银子从那边拿出?本身的养廉费大部分都分寄给了那些阵亡将领的遗孤,残剩部分也周济给各地书院,供那些穷民小户的士子学费之资。大半生的积储也最多不过二万余两银子,另有很多必不成少的开消,不能都用在这里。军饷虽多,但那是绝对不能用来修曾氏一族先人古刹的。再说,宗圣出世之地贫苦到如此境地,宗圣先人衰敝到这等模样,也是天数,非人力所能遽振。曾国藩在曾参泥像前深思多时,最后祝道:"宗圣在天之灵稳妥,七十代不肖孙国藩虔诚祷告,愿我圣祖保佑剿捻军事顺利,捻乱早日停歇,百姓早得安乐,国度早得升平,待海晏河清、国泰民安之时,不肖孙再来叩谒我圣祖,率合族人重修古刹,扩建书院,让圣祖品德文章世代相传,永不间断。"祷完起立,曾广莆翻开后门。前面另有一间屋,名曰启圣庙。传说当年曾参在这里"吾日三省吾身",并为之取名曰养志楼。曾国藩见启圣庙更不如宗圣庙,半边墙已倾圮,未倒的部分也朽敝不庇风雨。他在院中站了站便出来了。曾广莆说:"孙子家就在庙边不远,已备下凉茶,请叔祖赏光,到孙子屋里坐坐。"曾国藩也想见见宗子家的环境,便点头同意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