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上)第一章 奔丧遇险[第1页/共4页]

"四哥,益阳还没有办团练哩!"搭腔的是麟书的第三子国华,族中排第六。这位六爷已出抚给叔父为子,他固然也披麻带孝,但却跷起二郎腿在细细地品茶,与其说是个孝子,不如说是个茶客。他略带鄙夷地说,"四哥老是团勇团勇的,真正来了长毛,你那几个团勇能起甚么感化?省会里提督、总兵带的那些吃皇粮的端庄绿营都打不赢,我看长沙迟早会落到长毛的手里。"曾府少爷们的这几段对话,把挂名为湘乡县团练总领的老太爷吓坏了。他分开太师椅,在屋子里踱着方步,冷静地祷告:"求老天保佑,保佑我的老迈早日安然返来。"老太爷喃喃自语多时,才在长女国兰的搀扶下,苦衷重重地走进寝室。

"哥会碰到甚么不测呢?虽说长毛正在打长沙,但沅江、益阳一起还是安宁的呀!江贵不是安然返来了吗?"国潢没有体味到父亲的表情,反而把"不测"二字当真地思虑了一番。

曾玉屏生有三子。宗子麟书号竹亭,应孺子试十七次,直到四十三岁才考取秀才,一辈子以教蒙童为业。次子早逝。三子骥云,平生于耕于读均无成绩。麟墨客有五子四女。宗子国藩。次子国潢,字澄侯,比国藩小十岁,毕生在家守家业做乡绅。三子国华,字温甫,比年长幼十二岁,过继给叔父骥云为子。咸丰六年起领兵兵戈,咸丰八年三河之役后杳无消息。四子国荃,字沅甫,比国藩小十四岁,咸丰六年组建吉字营开赴江西作战,因军功而迁升敏捷,受封伯爵,官至总督。光绪十六年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五弟国葆,字贞干,比国藩小十八岁,咸丰二年底随国藩出山充当湘勇营官,不久被裁撤回家,咸丰九年复出,同治元年病逝于军中。在诸弟均未出山做事之前,曾氏对他们有过如许的评价:"辰君平允午君奇,屈指老沅是白眉。"辰君即国潢,"平允"实乃"平淡"的客气说法。午君即国华,"奇"指的不走正路,不脚结壮地,喜奇思怪行。"白眉"取"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之典,意为兄弟中最为杰出者。验以厥后的究竟,可知曾氏知弟甚深。曾麟书的四个女儿别离为:长女国兰,嫁王鹏运。次女国蕙,嫁王待聘。三女国芝,嫁朱咏春。四女十岁时短命。

咸丰二年六月十二日,曾国藩奉钦命任江西乡试正考官。次日递折谢恩,附片奏请测验完后赏假两月回籍探亲,朱批同意。曾氏自道光十九年十一月分开湖南湘乡故乡,至今已历十四个年初,由翰林七迁而至礼部右侍郎。这段期间曾氏的祖母、祖父前后归天,他未得回家探视,其思亲之情与日俱增。他的诗文和家书中常有这类表情的透露。如他在诗中写道:"尘凡日夜深,游子思无已……我有山中庐,槿篱夹绿水。""为报南来新雁到,故里动静在云间。""忽梦归去钓湘烟,洞庭八月水如天。"又如道光二十七年仲春十二日给诸弟的信中说:"兄自客岁接祖母讣后,本日日思抽身南归。"咸丰二年六月二十四日,曾氏离京赴江西主考任。七月十五日在安徽太湖县小池驿接到讣告,其母江太夫人已于六月十二日病逝,享年六十八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