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中)第一章 进军皖中[第1页/共9页]

午后,气候更加炎热,一贯最能刻苦的荷叶塘农夫,这时也忍耐不了骄阳的无情炙烤,都躲在茅舍里不敢出来。四野静悄悄的,只要一声递一声尖厉单调的蝉鸣,从粉墙外的柳树叶上,传进黄金堂两边配房里,和着屋子里浑浊不清的老年男人的哼哼声,使这一带的氛围益发显得滞闷难耐。

曾国藩走出东配房,来到正厅。只见西边房门紧闭,门缝里模糊约约透出一丝烟气来。曾国藩肝火冲冲地走畴昔,一脚将门踢开,身穿僧衣的张师公和他经心安插的道场,立即毫无遮拦地展现在曾国藩的面前。曾国藩这一气非同小可。他冲上前去,一把抓住张师公,破口痛骂:"你是哪个?狗胆包天,敢在我家胡作非为!"干瘪的张师公早吓得魂不附体,双膝跪在曾国藩面前,要求道:"曾大人,小人不是擅自闯出去的,是九太太要我来的呀!曾大人,你老饶命,饶命!"张师公连连叩首,小门徒看着这个凶神恶煞般的曾大人,早吓得哇哇大哭起来。熊氏也嘤嘤哭着,挺着大肚子,走到曾国藩身边:"大伯,都是我的不好,是我叫他来的。大伯,你就骂我打我吧!""你们这批蠢猪!"曾国藩瞟了一眼熊氏,又环顾着站在一旁的欧阳夫人、邓氏,"祖父在生时,是如何经验的?这两年,我们兄弟在江西不顺利,都是让你们这批贱人把师公巫婆引进黄金堂来弄坏的。厚二!"曾国藩高叫满弟曾国葆的乳名,曾国葆慌镇静张地跑来。

"《素问经》上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能够悠长。这既是立品之本,亦是处世之方。"丑道人两目灼灼有神地说,"天文地理,自有专著论及,贫道不能详说。此人事之学说,依贫道看来,仅只黄老一家道中关键。故太史公论六家之要旨,历数其他五家之是非,独对道家褒而不贬。此非太史公一人之私好,实为天下之公论也。《品德经》虽只五千言,却揭出人事中极奥极秘之要点,一句'江海之所觉得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便揭橥世上合作者取胜的诀窍。可惜世人读《品德经》者多,懂《品德经》者少,以《品德经》处世立品者更少。大爷想必从小便读过此书,谅当时年青不更世事,不甚了了。请大爷归去后,连络这些年来的人事胶葛,再当真细读十遍,天然世事豁达,病亦随之消弭。"道人不急不徐、安闲平平的一番话,对于满腹委曲、百思不解的曾国藩来讲,如同一滴清油流进了锈坏多年的锁孔,顿时灵出现来。他起家打躬道:"谢仙师指导。""大爷请坐,如此客气,贫道怎受得了。"道人驯良地号召曾国藩坐下,解开床头上的小布包,取出一部蓝布封面的书来,双手递过,"大爷,贫道平生一无统统,只要这本宋刻《品德经》乃先师所珍传。当年先师曾有言,今后碰到有根底之人,能够将此书赠送。本日得遇大爷,亦是贫道三生有幸,愿大爷精读善用,平天生绩光荣、安然乐裕,都在此书当中。"曾国藩起家接住,丑道人的眼角边暴露一丝不易发觉的谲笑。

兄弟二人推开虚掩的竹门。院子里静悄悄的,沿篱笆种了一溜葫芦藤,青藤翠叶间,时而垂几个油绿发亮的小葫芦。这些小葫芦,两个圆球共同,上小下大,外型天然成趣,给碧云观增加盎盎活力。一个身材颀长的道人正在给葫芦藤浇水。道人背对着竹门,前面是矗立壁立的黛色山崖。好一幅令人恋慕的仙居图!曾国藩在内心赞叹。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