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秋水韵[第1页/共2页]

她能够解答这疑问的一部分,然真正的启事,她却仍旧弄不清。

就像刺杀李树堂一样,秦素总感觉,刺杀八皇子之举,也有着特别的含义。

“八皇子之死,亦极奇特。”心中揣测着,秦素轻声说道,神情沉凝:“郎君应当已经晓得,此前,我以紫微斗数推出了贵国帝星陨落之格,而这异相的本源,便在八皇子的身上。成果,他却死了。”

“哦?”李玄度闻言,面上的玩味立时消逝,语声亦变得沉寂起来,“本来阿素已然先行晓得了这件事的始作俑者。”

那位“知名氏”,明显对陈、唐两国皇宫的景象了若指掌,熟谙两国禁宫设防、朝堂规律,熟知两国诸皇子的路程安排,且对中元帝以及八皇子的本性,更是知之甚深。

不过,这统统皆是基于她特别的经历,而现在李玄度的题目,她却不能直接答复。

秦素的视野凝在他的手上,语声似若那倾泻的茶汁,迟缓而悠然:“我那一盘只推出了一件事,便是此事的始作俑者,不在赵国,而在陈、唐。”

她俄然便想起了本年仲春间的事,当时,赵国才吃下了陈国三县,正可谓气势正如虹。

此事,绝非赵国所为。

“大要看来,这一系列事件的得利者,应为赵国。但是,依我这些年来在……的经历,很多事,不能只看大要。”他越说语速越慢,浸墨般的长眉垂垂锁于眉心。

秦素点头笑道:“我哪有师尊的本领?我只是推出了旁的事罢了。”

这两次刺杀事件的终究得利者,皆在陈国。

不过,这两个疑问,恰好也是她果断地以为“知名氏”不在赵国来由之一。

秦素对他的答复非常对劲,便也忽视了他话中那些语焉不详之处,漫声接口道:“诚如李郎所言。越是看起来一目了然之事,便越有能够隐着甚么不成告人之目标。李郎还请勿忘,那位‘知名氏’运营的第一场刺杀,针对的是谁。”

思及此,她的视野终是从茶盏上移开,转向了李玄度,眸光中含了些许深思:“赵国的探子,有此能为么?”

赵国的那些将军与大臣们,虽不乏擅谋者,却鲜少善于诡计之辈,且赵国也不是以善谋立国的。他们靠的是坚兵利甲,靠的是那种碾压统统的“一力降十会”,而并非诡计狡计。

挟此之势,以两场丧失不大、影响却极大的刺杀行动,威慑两国,摆荡唐、陈联盟,不得不说,将此事安在赵国身上,才是最为公道的解释。而这世上的绝大多数人,只要稍稍复苏一些的,也必然会想到这个方向。

而即便强如隐堂,也底子没法晓得陈国金御卫的设防环境,对中元帝的禀性、风俗等等,所知更是极少。至于唐国,那就更是有力渗入了。

“吾正想到此事,而这也是吾百思不得其解之处。”李玄度语声沉凝,灰寂的眸底深处划过了一丝茫然,“这位知名氏,先杀陈国太子府文官、烧毁公文,转头又将唐国八皇子杀了……所为何来?”

秦素不语,只垂眸打量着茶盏。

秦素并未急于答复,仍旧垂眸盯动手中的茶盏。

大唐稳定,则其与陈国的连横之势便不会散。

是以这两度刺杀事件,起首应当摒弃的,便是隐堂。而纵观赵国,秦素也并找不出能布下此局之人,更找不出其布局的起因。

那只粗瓷茶壶握在他苗条的手掌中,本来的粗陋便也没了,反倒有一种安闲肆意的味道。

“并非如此。”秦素心底里缓慢地转动着动机,语声倒是一派安静,“只是前几日偶尔推了一盘,对此事便有了分歧的观点罢了。”说罢此言,她啜了一口茶,神情非常淡然。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