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广陵谋[第1页/共2页]

既然桓家情愿把他送到更好的位置,他也不好谢毫不是么?杜三郎已不敷惧,杜二郎就是团扶不上墙的烂泥,独一可虑者,只要杜大郎。

因南北陆路不通而停滞的粮道,通过大京河、小京河、白沙湾等内河的船只运输,重新变得流利了起来。今冬的大雪冻坏了官道,而这些河道却因其水域宽广,水道由南及北遍及大陈,即便有少量沿河地区封冻,船行倒是无碍。也正因如此,在饱受了近一年的旱情以后,大陈北部地区的粮价至今仍旧安稳,也没有呈现贩子囤积居奇的征象。

“……苏长龄苏先生的名声固然不算太响,但在多数冠族圈子里却已经垂垂传开了,世人暗里里都道江仆射运气好,遇见了一名千古难遇的智者。”白云观烟霞阁的暖阁中,秦素蹙眉听着阿臻的禀报,神情微有些阴霾。

杜光武还在笑着,眼底深处倒是一片嗜血的冷意。

若仅是这些,那倒也没甚么,真正叫秦素难以放心的是――宿世的苏长龄,效力于赵国。

广陵,倒真是个不错的处所。

他是杜骁骑独一的挑选。

以是,套住曾妪也是功德。如果晓得本身的夫人在背后算计本身,杜骁骑想必不会感觉镇静吧。

既可减缓灾情,又能得来为民解忧的名声,同时还能为国库增加一大笔支出,中元帝再是个胡涂蛋,也能看出这奏折的分量。因而他当即大笔一挥,公布了一道全面开放漕运的旨意,并任命江奉先主领诸事。

名利双收,这世上另有比这更风景的事么?

别人送到手里的刀子,他如果不挥上几下,撕扯下几片血肉来,那也太可惜了不是么?

********************************

当一场又一场的大雪帮衬上京以后,上都城中的百姓俄然便发明,位于外三城的大京河船埠,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变得热烈了起来。

漕运一开、粮道畅达,平抑粮价、稳定民气,这实是造福万民的功德,自是得来了百姓的奖饰与朝臣的赞誉,江奉先在大陈名誉日隆,竟将本来与之齐名的薛大郎也给比了下去,而中元帝更是对其大为嘉奖,一时候风头无两。

现在,杜大郎也垮台了。

大儿子与妾室通J,二儿子烂泥扶不上墙,三儿子的母族犯下大事,底子不能用。如此一来,那广陵守将只要姓杜,便只能是他杜光武了。

德配留下的嫡子,身为继母如何可无能看着不脱手?再者说,广陵还摆在那边呢,周氏能够通过何氏拿捏杜三郎,却拿捏不住杜大郎。可恰好地,比来杜骁骑却模糊有想要让杜大郎代替杜三郎就任广陵守将之意,周氏脱手也在道理当中。

便在一个月前,江奉先将一份建议朝廷开启漕运、由中元帝亲身组建一个专门主理漕运诸事衙署的奏折,送到了中元帝的手上。

本来他还卯足了力量对于杜三郎,不过,他的运营才停止了一半,便收到了一个动静。而恰是这个动静,让他将目光从杜三郎的身上,转向了杜大郎与杜二郎。

他就等着看他们狗咬狗好了!

她自是晓得苏长龄这小我的。

恰是因为有苏先生献计在前,才有了厥后江奉先的那一份奏折,而这份奏折为江奉先赢来的,不但是杰出的名誉,更是大权在握。

桓家回归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桓家既然返来了,杜骁骑又如何能够还任由何氏活着?任由何家捏着他的把柄?

这位苏先生是个全知全能之人,传闻与江奉先的偶遇还甚是传奇,江奉先与之一见仍旧,马上便将其请入了江府。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