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誓师出兵[第1页/共5页]

前军与右翼皆为冯文俊部:右翼为驻镇戎军蕃落军团十二营,共四千八百骑,由屯驻都监勾斌、许司节制调剂;冯文俊亲率保捷军团二营、定功军团一营、清边弩手军团一营为前军,各军团皆有一名文官担负屯驻都监,作为帮手。

不过眼下并非感慨之际,赵旸压压手表示诸人噤声,随即正色道:“本日誓师出征,我想诸位禁军兄弟大多也知原因,不知的也无妨,我在此在做一番解释。宋夏边疆诸蕃部落,特别是诸羌部落,蛇鼠两端,向来时而投宋、时而投夏,久为边患。目前廷遣高相公与我赴陕西,招讨羌蕃,令其编户齐民,不复为我大宋边患,何如阿玛部落带头顺从,故经高相公与我商讨,勒令其三日以内举部落迁离宋境,直至昨日日落,三日刻日已满,然阿玛部落还是方命不从,欲率族人顺从,故我本日掌率雄师,亲去摈除。”

待全军吃完早餐,筹办出征之时,赵旸命令命一万两千五百禁军集结于高平寨外,而他则登上高台,举着一个近似喇叭的木器,朝全军喊话。

时阿玛部落族长阿玛也已集结族中青壮,包含其他诸部落暗中派来互助的青壮,在驻地外集结,乃至有好几名其他部落的族长现在就藏身在其部落驻地中,等着旁观两边交兵的成果。

为了尽量让每一名禁军都能听到他的喊话,他率先号召诸禁军靠前,不必布阵。

说到这里,他深吸一口气,严厉道:“此战,关乎我大宋编户齐民一事是否能落实,是否能完整消弭边患,望诸禁军兄弟莫要鄙吝勇力。当然,我也并非教唆诸禁军兄弟豁出性命,只要服从号令,摈除阿玛部落便可,彼若负隅顽抗,我军兵力远胜于他,必能取胜,故不需有人犯险,更不得因贪功犯险,害人害己。”

直至落日西下,又有监督阿玛部落的马队例行来报,称阿玛部落并未按约迁离驻地。

固然向来有很多人感觉这条规定过于刻薄,严峻影响禁军士气与斗志,但碍因而祖制,也不敢上奏朝廷变动,只要实际掌军的文官、武官,在逢战前以肉食犒赏军队,常日里就别想了,微不敷道的军费底子承担不起,乃至于就连战前战役的犒赏、抚恤,一些知州与知军也得暗里挪动公使钱来办成。

而此时高台上的赵旸,也灵敏地发觉到只要天武第五军的禁军拥戴他,其他蕃落军团、保捷军团等侍卫亲军的禁军,还未被激起士气,遂压压手表示天武第五军的禁军噤声,朝蕃落军团、保捷军团等禁兵喊道:“诸位侍卫亲军马步司的禁兵兄弟,莫非是嫌克日的羊肉不甚甘旨么?”

台下冯文俊等文武官面面相觑,而在场的禁军倒是喝彩雀跃,很多人急着发问:“当真么?赵批示使?”

当这一万二千五百名军队展开阵型,阿玛部落那边也是不免顾忌害怕,特别是当他们发明本日的宋军不知为何士气高地惊人,哪怕隔着老远,也能感遭到劈面好似熊熊燃烧的斗志。

听到勾斌的喊话,阿玛走到阵前,朗声道:“我族悠长居住在此,与你宋人敦睦,此次清楚是你宋人要暗害我族,我率族人抵当,错不在我。”

冯文俊等人闻言一震,这才明白赵旸的企图。

但宋国一方始终以为怀德军属于失地,比方镇戎军,便时不时派马队前去巡查,不过因为并未在本地筑城、驻军,是以节制力度也非常有限,故倒也未曾引发西夏的警悟。

出征之前,按例都有誓师,鼓励士气,赵旸也不例外,早早便叫人在高平寨外临时筑造了一座高台。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