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舌战群谏(七)[第1页/共4页]

庞籍顿时觉悟,笑着点点头岔开了话题:“鄙人明白了,若契丹海内的地盘没法赡养其海内的臣民,介时契丹就会考虑从我大宋篡夺国土,是这个意义吧?”

他想了想道:“庞相公曲解了,我并非说辽国会效仿草原胡人劫夺大宋,也偶然议论辽国治国如何,我想说的是……资本。”

赵祯对劲地悄悄点头,又忍不住多看了赵旸一眼,心中自是赞美。

“不能。……除此以外,赵正言莫要希冀从我口入耳到别的。”

随即,殿内私议纷繁。

见此,赵旸环顾一眼殿内群臣,又说道:“昔日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世人都道其好大喜功,然不久以后,唐太宗亦远征高句丽,莫非唐太宗亦是昏君?说到底还是因为高句丽日趋强大,频繁袭扰中原王朝,渐成祸害,不成不除,这叫卧榻之侧岂容别人熟睡?……据我所知,太祖灭后唐前,也是这般回绝后唐国主之乞降的,这算不算祖训?”

而此时赵旸已将目光投向钱明逸,笑着号召道:“钱权知府?钱内翰?”

“如何会有文相公?”

“你忘了?文相公虽未联名弹劾,但他有拥戴,称官家惯纵,才令赵正言目无礼数,妄言文武之凹凸,违背太宗所制……”

目光扫过文彦博,赵祯喝问御史中丞张观道:“张观,可有此事?”

“臣……臣只是想要劝谏官家阔别妖星……”

高若讷看了眼一会喊他高相公一会又对他直呼其名的赵旸,实在有些不肯答复。

“资本?”庞籍一愣。

连续问了好几名并未参与本日联名劾奏的台谏,赵祯终究确认此事,当即沉着脸喝问钱明逸道:“钱明逸,你串连一众朝中台谏,意欲何为?”

说着,他便将包含本身在内的十九人名单当众念了出来。

“……”

赵祯颇感头疼地抬手揉了揉额头,殿内大多数朝臣亦是暗乐:怪不得这小子之前要问清人名及官位,本来在这呢!

此前他还觉得赵旸本日遭到联名弹劾是因为“谁道仅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那句话犯了文官的公愤,没想到竟是钱明逸串连了朝中台谏。

只见赵旸拱手正色道:“臣要弹劾权知开封府事、知谏院钱明逸,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高若讷,御史知琐事李兑,殿中侍御史刘元瑜,侍御史刘湜,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权知谏院杨伟,言事御史、起居舍人、知谏院毋湜,起居舍人、直史馆、同判司农寺、知谏院王贽,监察御史贾渐……”

偷偷看了一眼官家有些丢脸的神采,庞籍轻咳一声道:“赵正言可莫要轻视西夏,西夏国力及军队皆不成小觑……”

“你既不肯与赵卿一辩,那你本日之劾奏……”

好家伙,抨击这就来了!

回想起赵旸当日那份万民书,钱明逸面色涨红,羞恼道:“悉听尊便!”

这还得了?!

全部殿内沉寂无声。

在世人啼笑皆非之时,只见赵旸念完九人名单后,俄然目光一瞥文彦博,持续道:“……及,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文彦博!”

“高相公不知能够找人答复。”赵旸轻笑道。

“哦,对对。”

赵祯心下暗乐。

“……”

钱明逸千万没有想到与他联名弹劾的八名台谏竟然会一一被那小子驳退,并且是驳得哑口无言。

赵旸微微一笑,心下暗道:宋时的人还是非常浑厚的,心机远不及后代,特别是某些国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