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遥控于千里之外[第1页/共2页]

洪承畴看着这威武雄浑的军容,心中反而怀着沉重的忧愁,现在,他不由想起昨晚收到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催战手札,深为辽事不竭受朝廷的逼迫而忧愁。

邱民仰仿佛听到了洪承畴话语中的无法,他也是面庞藉藉的轻声提示道:“洪督慎言。”

但一个女人的到来,终究使他窜改了主张。

同时,洪承畴又亲笔给本兵陈新甲写了一封长信,内容也大抵不异,虽已猜想,此番作为,必定徒劳,但也只能尽人事,而听天命了。

第二天拂晓,王师雄师向松山方向开赴时,刘子政即来向洪承畴告别。

他说着这话的时候,眼神不由往中间张若麒、马绍愉那边瞥了一下,见他们也在指导着锦州城外的鞑贼虎帐,并未留意他们这一边的景象,才稍觉放心。

他在心中深知援辽诸位总兵官当中,大有怯战之人,且人各一心,战时恐不能构成合力,是以,他用忧愁的目光望着洪承畴说道:“卑职深知督臣处境艰巨,在军中诸事掣肘,纵欲慎重,奈朝中与总监却惟知促战!

可在这封书子中,他竟用如此口气勒迫与我,难道是无因?”

世人一番密议,直到深夜,最后还是决定再给崇祯天子上一道奏本,详陈辽事之短长,争夺皇上转而支撑且战且守,慢慢向锦州进逼的作战方略。

当时,他驻在杏山堡中,正与抚臣邱民仰正在杏山堡中商讨进兵松山诸事,谢四新、李嵩、刘子政等亲信幕僚也在参与群情。

只要不予鞑贼以可乘之机,稍延光阴,奴必自退,请督臣务要慎重,不成轻与鞑贼决斗!”

这个女人恰是大明左都督,挂征辽前锋将军印的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夫人左氏,他在吴三桂营中得知洪承畴调集诸官将军议。

这时,总监军张若麒又在一旁紧紧逼迫不止,声言锦州就在面前,洪承畴却顿兵不前,便是抗旨不遵,若再不进解锦州之围,就要参他畏敌怯战。

但是,昨晚他却再次接到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密书一封,终使他再没法采纳稳扎稳打的军略。

洪承畴听他读完后,一脸苦笑的说道:“我身任蓟辽总督,挂的是兵部尚书衔,与他陈方垣乃是平辈同僚,若论资格,他更是掉队。

刘子政也是忿忿说道:“朝廷不明松锦火线之真相,却又妄图遥控于千里以外,使统兵大员,动辄得咎,这与鞑贼对战之仗,又如何能够取胜!”

但谢四新却劝说道:“想必然是皇上忧心辽事,过于焦心,本兵方如此说话。别的,张总监赴辽日浅,并不深知敌我之真相,总感受仿佛胜利如左券之操,常常手札往还,必会使本兵对解锦州之围急于求成。”

就在军议之前,洪承畴内心仍偏向于稳扎稳打,寄但愿于崇祯天子和本兵陈新甲能被本身说动,而窜改辽事用兵方略。

大师鉴于辽阳之役和大凌河之役两次大败亏输的过往,都是力主王师达到松山后,仍采取且战且守之策,将雄师分作两班,一半与鞑贼相持,一半则抓紧练习,乘机而动,步步为营的满满向锦州城下逼进。

便率仆人保护吃紧赶来,面见洪承畴力请霸占石门山,以尽速援解锦州之围,左夫人也曾登高张望锦州内幕,亦知城内树木全无,樵苏断绝,薪材用尽,如再不得救,怕军心民意尽溃,锦州就守不住了。

自东虏围锦以来,用时年余,台臺麾兵授锦,糜费粮饷数十万,而锦围未解,若虏骑入犯,本地又困。

洪承畴收到陈新甲的密书后,并未避讳邱民仰,他指着密书此中的一段,就命亲信幕僚李嵩为世人读出里。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