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调王总兵驰援云镇[第2页/共2页]

他接下圣旨后,又写了谢表,因传旨的寺人不肯过夜营中,他便派出一队亲卫,一起护送传旨寺人至定州境内,再返回。

很快,两道圣旨便从京师内收回,一道给卢象升,一道则是给大同镇总兵官王朴。

听杨嗣昌如此说,崇祯天子也觉放心,并且,在他看来杨嗣昌所言更是慎重,确为老成谋国之言,方方面面的题目都考虑到了。

崇祯天子闻言,不由缓缓点头,但他却又有另一层的忧愁,对杨嗣昌问道:“卢象升现领之军马,不到两万官兵,若将王总兵调派云镇,他部下兵力恐怕会有所不敷,难抗鞑虏。”

但卢象升毕竟是连番大捷,对战虏骑最盛,斩获最丰,他现在在崇祯天子心平分量也是在逐步晋升的,模糊有追上杨嗣昌的势头。

卢象升自入卫勤王以来,虽因主战定见与阁臣杨嗣昌、监军高起潜分歧,他二人频频掣肘,乃最多次在皇上面前诬告卢象升如何如何。

杨嗣昌倒是早有筹办,只见他浅笑着回奏道:“皇上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卢尚书麾下虎将如云,杨镇、虎镇皆当世虎将,更有勇冠全军的张诚在,有如此虎将伴在卢尚书身边,其部精锐主力不失,对战奴贼,并不势弱,皇上大可放心。”

定州城下,知州黄廷之虽再三恳留,却因兵部连番催促,卢象升也只是休整三日,便率部拔营起寨,径直奔真定府城而去。

如果调派王总兵率部驰援太原,料定必可万无一失,解太原危急,除却百姓的发急。”

一旁的杨嗣昌又持续说道:“高监军现在也己领数万关宁雄师一起南下,刘阁老,陈总督,一样各领二万余精兵南下,到时真定府内便有我数万的精锐,兵力方面,可称优足,当是无虑。”

只见他低头深思半晌,方又开言奏道:“卢尚书的麾下,另有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王总兵作战也算英勇,前时高阳大捷,便是他主动请缨,率部奋勇冲锋,获得首战之功,斩获最丰;

卢象升与杨廷麟仓促赶回中军帐内,前来传旨的内监已在等待。

安营后,卢象升正在杨廷麟的伴随下,一起巡查着营地,他们二人边巡营,边群情着清军比来的意向。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