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而后有定①,定而后能静②,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③,虑而后能得④。

【原文】

②作:抖擞,鼓起。

《诗经》说:“国君的礼节没有弊端,才气成为四方的榜样。”国君要管理好本身的家属:做父亲的慈爱,做后代的孝敬,做兄长的和睦,做弟妹的恭敬。只要使他们的言行夸姣,群众才情愿去师法。

二.释“明显德”

【译文】

【注释】

⑥寔:同“实”。

④以财发身:用财产为完美品德,使本身生长。以身发财:用捐躯品德的体例来生长财产。这两句话是说,仁者分离财帛以得百姓,不仁者丧失性命也要剥削财产。

③传(zhuàn):名词,指教员讲授的知识,厥后通称解释典范的笔墨著作。

《诗经》说:“啊,前代贤王的品德永不被人忘记。”那是因为后代的君王钦慕品德高贵的前代贤王,酷爱创建基业的前代亲人。百姓这以是不忘前王,是乐于享用前王缔造的安乐局面,利于享有前王所带来的好处,是以,前代贤王永看重史,人们终不能健忘他。

【注释】

②贱:看不起,鄙夷。恶(wù):讨厌,讨厌。

【注释】

【译文】

③察:察看。鸡豚:鸡和猪,指豢养鸡,猪的小利。

长国有而务财用者①,必自小人矣②。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有,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①。”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②,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③。

③“其仪不忒”句:出自《诗经·曹风·鸣鸠》篇。

⑤格物:切磋事物的道理、规律。

③断断:诚笃埋头。

【注释】

晓得了应当达到的目标,然后才气有肯定的志向;有了肯定的志向,然后才气心静;有了安宁的表情,然后才气精密地思虑;有了思虑周到的行事体例,才气办事得宜,达到善的最高境地。

【原文】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②。”子曰:“于止,知其所止,能够人而不如鸟乎!”

如果国君在大要讲品德,而实际内心只看重财产,那么公众就会相互逐利,掠取财产。

④顾諟天之明命:这是伊尹训戒太甲的话。顾,回顾思念。諟,古“是”字,犹此的意义。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①。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②。

③《论》、《孟》:《论语》和《孟子》,均为儒家典范。《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行,《孟子》记录孟子的言行。

三.释“新民”

【注释】

《诗经》说:“殷代国君尚未丧失民气的时候,还能够合适天意享有统治。应当鉴戒殷商的兴亡的经验,熟谙到保护天命永保国运并非易事。”统治者能在品德上起表率感化,就会获得公众的拥戴,也就会享有国度;不然,就会落空公众的拥戴,也就会落空国度。

⑦媢(mào):妒忌。

生财有大道①。生之者众,食之者寡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③!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④。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六.释“格物致知”

③诗云句:文王,却周文王。穆穆,指仪表堂堂,模样端庄恭敬。此两句诗摘自《诗经·风雅·文王》篇。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