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皇权大握(第七更爆发求订阅!)[第1页/共2页]

杨赐老成慎重,再细心看了一遍,特别是考核惩戒轨制,蓦地觉悟,太子此时鼎新,另有一个关头用处。

这完整能够接管。

各地保举,分别九品,这九品并非官员的大小,而是资格,评断的标准是家世、品德、才气三者并重,品级越高,起点越高,升官越快,品级低下,则受人轻视,升迁也慢。

弘农杨氏不显山不露水,倒是稳坐天下世家第二把交椅,而锋芒毕露的袁氏却遭嫉恨。

可实际上,袁氏四世三公带来的庞大影响,也是让汉室最顾忌的处所,恰是弟子故吏,遍及天下!

以是这新设的尚书台,才是关头。

杨赐最怕的就是太子免除了袁氏弟子,将官位赐赉二等三流世家,乃至豪门后辈。

如果袁氏被打落灰尘,翅膀尽除,那么顺位上升,成为众矢之的的,不就变成了杨氏?

“杨公,你与袁公是后代亲家,你感觉该从那边查起?”

不过杨赐又不免生疑,难不成太子殿下就只为肃除袁氏,好处全给世家所得,本身白忙活一场?

对此,杨赐先是心有不甘,但细心一想,反倒感觉这是长远之举。

太尉入天牢,司空请辞,东宫以内,顾承再望向最后的司徒杨赐。

到了唐朝,李武韦杨,四姓联婚,杨姓更是十一宰相,李世民的贵妃、武则天的母亲、李隆基的皇后,都是杨氏出身。

“杨公请起!”

以是,袁氏一派官员,有很多都在洛阳,而不是在本身的地盘上。

值此被大逆行刺,气愤失态,明智不再,都是完整普通的。

这家世倒罢了,品德和才气两方面,还怕挑不出弊端?

贬官罢官,明升实降,一场宦海大地动,就跟着新轨制的出世,消弭于无形,还能将之落到实处,尚书台定下权威,太子皇权大握,无上职位。

但现在,顾承倒是逼杨赐表态。

是偶合?

如此一来,官员固然还由世家后辈担负,但权力无形中已经转向天子。

虽说汝南袁氏乃汉室大敌,但事已至此,不成能不争夺好处啊!

即便无可抉剔,那给个二品,将其升入中心,赐下闲职,权力也被剥夺了。

但他能肯定一点,起码杨氏与汉室不存在没法调和的冲突。

并且从后代来看,汝南袁氏远远比不上弘农杨氏。

顾承此次倒是起家,亲身将杨赐扶起,布下结界,九卿不成闻,声音暖和隧道:“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弘农杨氏韬光养晦久了,看来是不肯为我汉室偶露锋芒了?”

看似这类轨制就是察举的标准化,让世家权力变得更加较着,但杨赐重视到了,检查、考核、监督、惩戒、定职等等一系列办法,都由天子指派尚书台官员担负。

杨赐此言倒是真为大汉着想,但是顾承讶然道:“袁氏的弟子故吏,不在洛阳吗?”

即便对三国不甚体味的,都晓得袁氏四世三公,实在弘农杨氏也是四世三公。

可太子不会算到袁术献书,黄巾妖道恰好藏于此中吧?

是的,黄巾大捷,太子选妃,大典盛宴,各地官员,太守刺史都入洛阳。

杨赐吓得神采发白,连连点头:“老臣愿助殿下安稳世局,但郡县之职,万不敢受!”

顾承没有答案,或许忠心耿耿,或许大奸似忠。

顾承招手,陈群上前拜下。

杨赐一怔,蓦地变色。

还是早有图谋?

这话就是掏心窝子了,顾承也不再绕弯,直接道:“袁氏翅膀尽除!”

毕竟对于不想造反的世家而言,家属的持续才是首要,只要有才气的后辈能够退隐,一展抱负,受皇室制约也是应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