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代汉者当涂高也[第2页/共2页]

谯周接着道:“此为天意,天意者不成违也。今魏吴大兵压境,而魏之权势又远在吴之上,魏能吞吴,吴不能吞魏,摆在我们季汉前面的,只要降魏,方才上可保宗庙,下可安黎庶,不然的话,玉石俱焚,生灵涂炭,皆我辈之罪也。”

当时谯周是带着谦虚请教去的,杜琼进一步地说,当代官署,向来没有叫曹,有汉以来,都改称为曹,名官尽言曹,吏言属曹。卒言侍曹,这岂不就是天意吗?

不但如此,景耀五年,借着皇宫里的一棵大树无端折断,谯周在大树上贴了一张写有“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如何复”的字条,公开鼓吹投降的主张。

周巨起家而拜道:“教员忧国忧民,乃益州百姓之幸也,我等欲以教员马首是瞻,唯命是从。”

代汉者当涂高,是一句风行好久的谶语,相传是汉武帝说过的话,东汉末年,袁术在淮南称帝,就是借用了这句谶语,袁术自发得是舜帝苗裔陈胡公一系,恰好是担当汉朝“火德”的“土德”;本身别名术,字公路,正应此谶也。以是袁术才悍然称帝,可成果他穷奢极欲,没过两年≥,就是死了,汉没代成他就死翘翘了,明显这句谶语不是为他筹办的。

许游道:“朝中或恐有分歧声音,必有人建议迁都南中,负隅顽抗。”

曹丕篡汉立魏,天然要把这个套在他头上,因而代汉者当途高即为魏也。至于为甚么是魏,曹魏方面也没有出来解释过,反倒是益州的杜琼给它做了详解:魏。阙名也!天子、诸侯的宫门外、路两边。有一对高大的修建物。叫做“阙”。因为它们高大魁伟、巍但是立,以是又叫“魏”或者“魏阙”。魏阙上面两边,是吊挂政令的处所,以是又叫“象魏”。也是以,魏阙或者象魏,就成了朝廷的代名词。比如《庄子》的《让王》篇,就说那些身在官方却不忘朝廷的人,是“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魏阙或者象魏,既合法通衢又高大魁伟,难道不折不扣地“当途高”?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