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第1页/共2页]

司马师点点头,道:“父亲的决定甚是贤明,淮南之战已经是邻近序幕,不能再给王凌任何喘气的机遇了,孩儿以为,是时候对寿春建议总攻,活捉王凌了。”

不过,对于细作职员的排查却决计肠放松了,如许做的企图实在也是比较较着的,司马懿需求王凌获得来自于洛阳的动静,不然一昧得封闭动静,王凌都不晓得曹亮退兵的动静,那岂不是白瞎了。

固然淮南军采取了粮食配给制,但再大的粮库,只出不进的话,迟早也是会坐吃山空的,通过粮食配给,减少军粮的供应,只能是一个治本不治本的体例,最多只能延缓一下粮食的耗损,没法从本源上处理题目。

这回司马懿的神采倒是凝重了几分,慎重其事隧道:“这个为父倒是考虑过了,实在让曹亮退兵并驳诘事,现在曹亮进兵河内,并州天然空虚,只需令镇北将军吕岱率冀州兵攻打苇泽关,陈骞胡奋率河东平阳军攻打介休,曹亮必退兵矣,底子无需淮南之军回援洛阳,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如何灭掉王凌,现在围困寿春已有一年不足,王凌已经是灯尽油枯,必须持续地给他施加压力,毫不能让他死灰复燃。”

诸葛恪已经是倾尽了尽力,前后三次建议救济,成果都以失利为告终,王凌等得是望眼欲穿,也看不到东吴的援兵到来。

而寿春城的守军,本来便有七万人摆布,再加上王凌临时地从寿春百姓当中强征了两三万人,守城的军队,也差未几有十万之众了,两边兵力大抵相称的环境下,守城的一方有城池防备的加成,天然是无惧敌方的打击的。

司马懿很清楚如果派兵强攻的,丧失必然惨痛,如果连缓攻城不克的话,军心士气就会摆荡,人马数量也会减少,恐怕就连围城都做不到了。以是他干脆是围而不打,用围困的体例,困死王凌。

“唯!”司马师拱手领命。

没体例,他只好派马隆前去并州向曹亮求援,本来这类超越千里的求援就算求到了,那也是杯水车薪,很难处理淮南的困难。

这也恐怕是王凌的最后一根拯救稻草了,自从派出马隆前去并州以后,王凌就密切地存眷着洛阳那边的动静,寝食难安,每天都是极度焦炙当中度过,孔殷地盼望着有好动静能够传来。

不过还是有围魏救赵的机遇的,曹亮的人马固然不成能远赴淮南作战,但却能够就迩来攻打洛阳,而洛阳是司马懿决不成能放弃的,一旦洛阳遭到威胁,司马懿撤兵救济的能够性很大,以是这个围魏救赵的打算可行性还是蛮高的。

┄┄┄┄┄┄┄┄┄┄┄┄┄┄┄┄┄┄┄┄┄┄┄┄

不消说,这两道公文也是给冀州的镇北将军吕岱和河东的陈骞和胡奋的,想要退并州之兵,这两路人马是关头,只要消弭了洛阳的危急,司马懿这边才气心无旁鹜地停止淮南决斗。

王凌本来以为只要东吴的救兵一到,他们里应外合,司马军的围城不攻自破,但他足足等了一年了,也压根儿没看到东吴的援兵,颠末刺探才晓得,不是东吴没有派出援兵,而是在半路上遭到了司马军的阻截,他们底子就没有机遇靠近寿春。

十万雄师和城内几十万的百姓加起来绝对是一个可骇的数字,这么多的人每天都要吃要喝,那怕再多的粮食也经不起这么个耗损,一年前王凌还自夸仓禀殷实,粮食储备无忧,但现在很多粮仓都已经见底了,间隔断粮之日也已经是越来越近了。

司马懿提起笔来,很快地写好了两道公文,然后交给了司马师,道:“这两道公文,立即六百里加急送往河东和冀州。”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