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先生,我是少卿[第1页/共2页]

许是酒入喉肠,来了酒劲。

他见陈长生似是在踌躇普通。

陈长生望着他,不由有些恍忽了。

在他的印象当中,陈长生至来都是个利落的人,但在这件事上,倒是有些分歧了。

……

虽说那座皇宫那样薄情,可那边曾也是她的家,她也不想看到国破家亡的那一幕。

陈长生收起酒葫芦,随即朝着那城门望去。

陈长生舒了口气,说道:“世报酬己已是常态,真正心系家国的人又有多少,唯有现在断壁残垣,关关难过。”

常山忽的沉默了下来,他看着先生,问道:“先生……”

听起这些时,她内心也很不是滋味。

陈长生问道:“有多少人情愿留下来?”

遐想当年。

他接着说道:“本日朝堂上辩论的尤其短长,几近九成的官员都在劝官家移驾景南,筹算放弃上京。”

“可如果真的放了,就算移驾景南又有甚么用呢,上都城一破,便再也没了转机了。”

“尚且另有一线之机。”

‘常山感觉,有些事必必要有人去做,不能总想着为甚么是我,而应当想为甚么不能是我,正道当是如此。’

“这大景,当真另有救吗?”

陈长生举起葫芦,晃了晃道:“来一口?”

已是强弓之弩,如果再退,便是万丈深渊了。

常山无法一叹,说道:“当年北襄内哄,好不轻易有的喘气之机,便如许断送了。”

时至子时。

不过半晌之间,那城门口的守将便翻开了城门,所需不过些许银两,不但官员要逃,连这守将,亦是如此。

轻风吹动。

“前些日子,陈某碰到一名老者,他与我讲了‘为官之道’四个字,陈某心想,或许这大景……”

在那湘元阁楼之上,陈长生喝了口酒,见那大街冷巷当中多出了很多车马。

常山张了张口,说道:“不敷一成。”

他说这句话非常安静,似是理所该当普通。

钟正元看向那城门口不竭出逃的人们。

一道身影自陈永存亡后走来。

“看看便是了,过些日子,走的人也许会更多。”

他只得接着走这脚下的路,至于结局是如何样,不愿意便好。

这大景,真的另有救吗?

百官心中无家国,就算最后救了大景,又能有甚么用呢。

上都城内有一处高楼,其名湘元。

“如果移驾,最后他们也难逃一死,可就算是如许,他们都不肯意去争那一线朝气,只想着苟活于世。”

立于这高楼之上,俯瞰全部上京,入目之处,可见百十余坊,亦可见那远处矗立的城楼。

“家国大义,终不及人之利欲,实在可悲。”

陈长生取下了葫芦,抬头灌了一口酒。

钟正元说道:“这大景朝堂高低皆腐,危难之际只顾逃命,何其可悲。”

朝中百官实在早就推测了会有这一天。

天气完整暗沉下来,彻夜的上都城比昔日温馨了很多,但在那暗处,却好似非常喧哗。

以大景的国力,如果与两邦比武,终究的成果定是胜算不高的。

这话听起来实在好笑,连一成都没有。

钟正元顺着陈长生的目光看去,见那城门口处人满为患,城头将士将视而不见,且开城门,放其出逃。

应当说,另有救的需求吗。

“本日朝堂之上,张大人冒死觐见,求官家留在上京以定军心,再求援于大景江湖,如果这般,大景另有一线朝气!”

常山未曾绝望,更没有怪先生,在他看来,这大景已然救无可救,先生乃是天上仙,何故插手尘寰事。

他问道:“若当真有救了,你会走吗?”

在常山的心中,有着他本身的事理,从那山上而来,从那观中而来,从那道经中而来。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