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一统华夏[第1页/共5页]

廖胜功可就稳妥多了,想了一下,道:“还请皇上明示。”

(全书完)

“你还真够嘴馋的。”李隽笑着数说他的这位厚交,道:“这件事,朕想过了。朕觉得,还都不如重新定都。”

世人一个接一个地表态,表示支撑李隽的定见,只要高达摸着白胡子不说话。李隽看着他,问道:“高将军,你如何看?”

“一个朝代要昌隆不是太难,最难的是长盛不衰,殷鉴不远,朝廷要接收汗青的经验,从中找到合适我们的经历。”李隽深思着道:“秦朝敏捷崛起,而又很快就灭亡了,究其启事不过一句话,就是贾谊的批评没有‘因时而改政’,山东六国已经不复存在了,国度已经同一了,秦始皇没有把战国期间的‘特别之法’窜改成承平之时的法律,再无益用民力过当,才有秦朝的灭亡。朝廷现在面对着新的局势,也要窜改一些作法,对于鞑子,之前他们逼迫我们,打我们,我们以血还血,是合法的。现在分歧了,朝廷强大起来了,要停止计谋追击,不能以仇恨之心停止这件事,而是要尽量善待善抚,化解仇恨,达到民族融会(按:请朋友们品品融会一词)的目标。

但是,巴布尔,贴木儿之辈远走西方,操纵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的权势推戴忽必烈的弟弟阿里不哥为汗,重新开端了对西方的交战。他们象当年的匈奴人一样,一起西征,所向披糜,用了十年时候,征服了欧洲,重新积聚起了薄弱的气力,转而把锋芒对准东方,引得李隽发怒,雄师齐出,扫荡了欧洲,完整断根了蒙古的权势。(按:阿里不哥在汗青上两次与忽必烈产生争夺汗位的战役,本书中的设定有所分歧。)

司马炎此人很难给他一个定位,你说他陈腐吧,他结束三国战乱,同一了国度,称得上富有雄材。说他圣明嘛,却做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蠢事,那就是在同一国度以后,听信儒家的邪辟之说,仿效周武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是全数,也是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国度的武备。乃至于“八王之乱”起,朝廷有力平叛。这事遗害无穷,终究形成了两晋南北朝、五胡乱华的大分裂期间,中国进入了第一个长达数个世纪的大分裂期间。

李隽右手在多数上一点,道:“就这里,才是最合适定都。你们看,多数地处燕云之地,而燕云之地表里国土,易守难攻,是中原的樊篱。同时,多数也是控扼东北、西北、西域和西藏的好处所,此处需求重兵,需求大量的人丁,更是需求天子坐镇,以是朕决定把都城就定在多数。”

“皇上,总不成能还叫多数吧?”高达颁发观点:“新事要有新气象,多数重回朝廷,不能再叫多数了,得有个新名字。”

他的话引来一片轻巧的笑声。

李隽摆手,道:“你们不要一味拍朕的马屁,说好话。朕要你们记着一句话:善始者,也要善终,方称完美!在汗青上,很多人能善始,却不能善终。李存勖的事情就是前代之事,前期励精图治,后唐有复兴之气,到了厥后倒是与伶报酬舞,只知玩乐,不睬国政,最后身故比武。我们是打了败仗,从临安一起打到燕云之地,是值得欢畅,这是人之常情嘛!但是,你们要记着,不能高傲,要戒骄戒躁。任重而道远,诸位仍需尽力!”

“朕想过了,对于归顺的,不能再象之前那样,封王封侯,乃至要他们屏藩,做朝廷的樊篱。”李隽说出一个让世人都很惊奇的打算:“军令、政令要同一,全数由朝廷掌控,能够给他们一些自治的权力,朝廷要派人来管理,并且是这些处所的主官。至于帮手,能够从本地提拔。”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