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各路人等[第1页/共2页]

“时主事不须客气,有话直说。”

闲谈半晌,赵然请张略将粮秣官找来领受,那粮秣官一见时维明,当即恭恭敬敬口称教员,本来当年白马山大战时,年青的时维明作为户部观政进士,就主动要求前去白马山军前效力,用了半年时候把握军中赋税之法,再半年景为精通赋税的专家,厥后的三年里,不知带过多少军中的秀才文书,教过多少营中武官。

这是在劝谏赵然尽快进兵,赵然点了点头:“贫道懂了,多谢时主事建言。”

赵然沉吟半晌,道:“本来如此,我这里雄师混集,营号庞大,端赖牛佥事一力支应,恐怕有所不支,时主事可愿留下帮我?”

能打的主力龙潭卫和武昌卫就是客军,而能称得上主军的柳文龙、李三虎及曾批示使等营头倒是不折不扣的地头蛇,但希冀他们攻城是不成能的,他们这些临阵”举义“的营头都不是朱先见的亲信,当日就没被朱先见”收留“,更别提获得战阵设备。没有战阵军甲,先不说能不能和城中设备齐备的营头硬拼,真打起来,他们连城墙都靠近不了。

若不是以后的一系列变故,甘书同已经过此入阁了。是以,赵然对此人还是很赏识的。至于有人说时维明为迎逢下属而出售坐师杨一清,赵然并不以为这是个大题目,科举的时候闭着眼睛点出来的“门生”能叫门生吗?结党罢了。

时维明回城了,向甘书同带去了赵然的口信,他走了没多久,严世蕃就到了静海庙。

他对时维明如何将两大箱官银带出城外比较感兴趣,问了问,时维明当即笑了:“本日方丈大旗刚立,城中已是大家奋发,也不知有多少人想要出城犒军,下官能够毫不客气的说一句,都城十三门,除仪凤门和附近的清冷门、钟阜门、神策门外,其他九门,下官可随便出入,无人勇于劝止。”

赵然向新收的两个保护探听:“这个曾汝明何许人也?他也是要入伙的?”

这个时维明之前赵然是不晓得的,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又是朝堂一系,伸着脖子也够不上赵然这类高层了,不提赵然的背景和交游,一个十方丛林省观三都的级别,就让时维明望尘莫及了。

赵然纳谏如流,返回静海庙大门口,见到了这个圆的跟个球一样的曾批示使。别看曾批示使胖,行动可一点都不笨拙,极其矫捷的向前一窜,抱着赵然的衣角就拜了下去,他身后五位批示整整齐齐跪倒在地,也不知练了多少回。

赵然点了点头:“甘尚书故意了,户部诸位辛苦了。”

“城中民气浮动,盼方丈如盼甘霖,方丈只要命令,短则半日、迟则一日,此城必破,是以时某可有可无。但方丈刚才也说了,军中营号庞大,互不统属,上命令行不一,若担搁久了,反易乱由内生,留下时某也是无用。”

实在赵然最想收编的是面前驻守仪凤门的五虎帐右掖中营,可惜这厮是个墙头草,扭捏不定――实在墙头草本来也没干系,赵然向来崇信不拘一格用人才,对墙头草毫无鄙夷轻视之心,特别这并非国战。

“户部为雄师进京平叛筹办了饷银十万两,这是第一批,先由下官解送而来,请方丈笑纳。甘大人说,城西丰盈仓中的粮米,也一并敞开向雄师供应,还请方丈派出粮秣官随下官前去点验。”

赵然给他们的定位,也就是开战的时候摇旗号令罢了,等进了城,则帮手保持次序。

“是,末将也觉得,方丈能够一见,末将传闻,三千营中司入城兵变时,曾批示使还带人前去禁止,可惜没有胜利。”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