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六章 道喜[第1页/共3页]

桓哥儿是独子,尚了主,另辟了公主府,那他到底是算姓方呢?还是算姓周呢?

“凡事都有两面,欢宜姐姐暖和大气,表哥坦白刻薄,抛开固有成见和猜忌,实在皇上也算是歪打正着。临时不提这桩婚事带来的不便和拘束,只一条,娘舅家能有一个欢宜姐姐如许的媳妇,中馈主持教诲后代,老是不愁的吧?亲上加亲,锦上添花,更好。还请淑妃娘娘代阿妩向欢宜姐姐带个话儿,欢宜姐姐活力不来寻阿妩,阿妩过些日子便找上门去发兵问罪...”

最后偌大的正殿只留了方皇后、淑妃和行昭三小我,本来满铛铛的大殿刹时变得寥寂起来,淑妃沉了沉声儿,嘴角扯了扯,发觉笑不出来,终是出言:“...我本是想叫欢宜嫁个清贵的翰林,日子过得平平点儿也没甚么不好,却被皇上拿去当了枪和挡箭牌使了...”

方皇后生硬的身子终是换了换,昂首望向窗外:“是该变天了,稳定天,夏天又该如何来?”

陈阁老陈显之子被一封圣旨派到西北,做的是鞑靼战事时信中侯闵家做的事儿,掌控粮草军饷的督军。和他一道去的,便是户部河北清吏郎中,正五品堂官,临安侯贺家贺三爷,贺现。RS

为了江山承平不起争端,天子能够狠心胞妹击杀,也能够对生母瘫痪的原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他凭甚么不能虚晃一枪,围魏救赵?任由方家做大,方祈循分,可他的子孙呢?他的子孙会不会借势颠覆大周江山呢?

等等...遵循宿世的轨迹,如果天子是铁了心匡扶二皇子上位呢?

时人重理,行军兵戈要讲个名正言顺,措置斩草除根也要讲个名正言顺。

后宫忙繁忙碌,前朝当然也没闲下来。

行昭一边说,一边脑筋转得缓慢,有一个模恍惚糊的,从未考虑过的设法蓦地窜了出来。

欢宜公主下嫁平西侯宗子的喜信一出,阖宫高低便惊了惊,有人欣喜之余静下心来想一想便只让往重华宫送了份重礼去,便再没露面――比如陈德妃与王嫔,有人却不明白这是博弈以后的成果,喜气洋洋地亲身去重华宫登门拜访,却被淑妃挡在门外――比如惠妃。

行昭内心蓦地闪现出了这四个字。

兵家为了打败仗,绕多少路,捐躯多少将士都不冤枉,天家创业更甚。

四月的晨光还未褪去,探出个头的枝桠早已抽出了藤芽,行昭眼神悄悄地落在窗棂以外,灰尘落定以后反倒心安了,抿嘴笑一笑,小娘子的声音悄悄脆脆的,一番话却说得斩钉截铁。

淑妃展了眉眼,笑着点点头。

行昭望着天儿,轻声说道。

行昭探过身去,为方皇后拢了拢鬓间的那朵绛红绢花,抿嘴笑一笑:“皇上实在是心软了的,欢宜驯良姐儿的感化是一样的,可欢宜总比善姐儿好上一百万倍。如果这是皇上的底线,起码他选了底线以内最好的挑选...”

昨儿个的天子是软了软心肠再不提善姐儿,可本日的天子却牢服膺得他最后的目标――不吝挑选与皇后亲厚的淑妃之女,去压方家,这到底是算饮鸩止渴,还是稳操胜券后的胆小心细,就要看天子前面的行动了。

驸马听起来好听,倒是个虚衔儿,不然巴望权势的贺琰凭甚么不娶应邑,反而挑选手握重兵,称雄一方的方家女?

先拢住方家困于定京,再发配亲信之臣重掌西北,方家就只落了个平西侯和驸马的虚衔儿空壳子,争储之战中方家就算不支撑六皇子也支撑了,如果六皇子落败,二皇子上位,六皇子是血脉胞弟,命和繁华繁华保得住,但是六皇子背后的方家呢?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