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一六章 好钢用在刀刃上[第1页/共2页]

站在太行山上昂首四顾,赵兴感觉幸亏当初适时建立了六雄师团,并且一咬牙将很多得力干将和智谋之士派驻了出去,现在看来还真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任谁都难以撼动他们。

既然决定了持续果断不移地走本身的门路,赵兴也就犯不着整日里为中原地区传返来的动静提心吊胆、疑神疑鬼。刘备和曹操再如何折腾,现在也就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固然看上去热热烈闹,但还是难以窜改局势。

只要再给赵兴一年时候,凉国、冀州、青州和徐州便能在兵戈的同时不影响出产生长,而晋国和幽州两部超等提款机更是能够将源源不竭的战役物质向四周供应,东北地区能够抽调出起码十万人的雄师,西域地区也能回援六万以上的军队。

赵兴现在已经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两世为人的经历让他具有了远超凡人的见地和聪明,他才不会费口舌去跟别人打甚么徒劳无益的嘴仗,要打,那也将会是一场一决雌雄的大战。

看着曹操和刘备在中原要地搅风搞雨,若说赵兴毫不在乎那是自欺欺人,但从他目前采纳的行动来看,仿佛就是在听之任之,根基上没有做太多的应对办法,更不谈言语上的摸索或者警告。

赵兴对于这个观点深表认同,他乃至感觉在真正处理曹操和刘备之前,无妨给曹操和刘备留出必然的时候,先让曹刘二人跟着晋国现行的先进体制和形式学习,趁便让他俩帮手将一些小权势给清算洁净,而晋国和凉国则集合力量起首处理了益州司马懿这个最大的祸害。

当然了,谋士贾诩和郭嘉也向赵兴明白指出,益州因为特别的地理位置干系,加上境内庞大的民族成分以及山林丘陵,不能与中原地区相提并论,此后必然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以是要做好同时打两场大仗的筹办。

司马世家出人才没错,但貌似他们在品德教诲这块出了大题目,培养出来的很多人都是有德无才的“坏分子”,如果听任他们在益州坐大,将来不晓得还要掀起多大的风波。

赵兴部下的浩繁谋士,诸如贾诩、田丰、郭嘉、庞统、陈宫等人,他们根基上和赵兴的观点分歧,也感觉目前的环境下策动全面内战操之过急,不如再今后等一等,积储起充足一战定乾坤的气力以后,在最短的时候内完成南北同一的大战。

刘备将张飞调到豫州,又让韩荣和诸葛去了扬州,固然让赵兴吃了一惊,但也就仅限于吃了一惊,并不至于让赵兴寝食难安、展转反侧。

遵循各地反应上来的环境阐发,凉国、冀州、青州和徐州颠末两年摆布的规复和疗摄生息,现在生长势头非常微弱,而初期便被赵兴归入权势范围的幽州现在更是有向晋国挨近的趋势;关羽和刘虞在西域有条不紊地向四周扩大和推动,眼看着便能够反哺本地;全部东北地区现在情势已经明朗,就差最后的临门一脚。在这类时候,赵兴绝对不肯意主动建议一场大决斗,将眼看就要转化为实际的庞大上风化为泡影。

一旦到了当时,战役的主动权就完整把握在了赵兴的手中,他乃至能够一边兵戈一边规复新战地盘的经济民生,使得整场战役终究对国度和老百姓形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赵兴不是怕兵戈,更不是怕死人,只不过他喜好遵循本身的步调和打算来停止决斗,不肯意被人牵着鼻子逗圈子。

从司马懿命人将益州通往凉国和汉中的统统门路全数封死,大范围构筑屯兵要塞的伎俩来看,司马家这是筹办占无益州之地与赵兴死磕到底了。固然对于这个敌手非常头痛,但赵兴却不得不去面对,因为在赵兴看来,司马家是将来能够祸乱中原的最大本源,不将这个充满野心的千年世家连根肃除,前面不晓得还会给大汉形成多大的祸害。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