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求果实)[第1页/共2页]

老胡道:“杨大人,你先用饭。容我和老六想想体例,救你出去!”

八十岁高龄的严嵩凝睇着墙上一副宋朝书画大师米芾的真迹。上面写着“爱民如子,尽忠报国”八个字。

贺六让人给杨炼搬来一把椅子。杨炼倒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了上去。

这时,看牢百户提着个食盒走进了门:“三爷,六爷,杨大人的午餐备好了。”

“如何说?”严嵩问。

那一年,严嵩还是个三十郎当岁,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官。

烧完折子,严嵩昂首,叮咛本身的儿子:“直隶灾情临时不说。十多万哀鸿涌入都城倒是有碍观瞻!堂堂嘉靖乱世,天子脚下却净是些饿殍,这算如何当子事?顺天府也不晓得是如何办事的,竟然还未将哀鸿摈除出城。”

贺六起家,恭恭敬敬的朝着杨炼拱了拱手:“杨世兄,我只再问你一句话。事到现在,你悔怨么?”

严嵩自嘲的想:爱民如子,尽忠报国八个字,我研讨了一辈子。现在我亦有另一番八字心得,那便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曾多少时,严嵩也是个嫉恶如仇的好官。正德朝奸臣钱宁、江彬掌权,为祸朝纲。严嵩借着丁忧丁忧的由头,躲在故乡十年不退隐。名臣杨廷和给严嵩写信请他进京复职,他回了“奸人当道,鄙人不堪与之为伍”十三个大字。

杨炼几近用一种虔诚的目光盯着白馒头。他细心的将白馒头掰成一块一块,泡到白粥里。而后就着咸菜,将白粥、馒头吃的干清干净。

杨炼拱拱手:“不敢当。”

贺六道:“就算如此,可咱大明朝有端方。出了大灾,县令能够越级直接找巡抚禀报。让巡抚告急调拨省里藩库的备灾银、备灾粮救燃眉之急啊!”

严世藩心中一喜。给十多万哀鸿开设粥场,这一日的流水是个不小的数量。他又能够高低其手,大捞横财了。

看牢百户将食盒翻开。遵循贺六的叮咛,食盒里是两个白馒头,一碗白粥,另有一叠咸菜。

贺六道:“杨大人。令尊杨守诚杨老百户是咱北镇抚司里的前辈。论辈分,我要尊称你一声世兄。”

杨炼苦笑一声:“你觉得我没写过折子?我只是个县令。折子从知府衙门、按察使衙门、布政使衙门、巡抚衙门、六部、内阁,一层层递上去,再一层层批复下来,到当时我再开官仓赈灾,恐怕大兴县的百姓都死绝了!”

贺六又道:“我们开门见山。世兄为何要私开官仓?”

杨炼拱拱手:“不劳操心了。朝廷自有法度在。我私开官仓,不管是何起因,都犯了《大明律》。朝廷该如何惩罚我,我绝无二话。”

贺六闻言便下定了决计,必然要想体例救面前这位爱民如子的好官。

严世藩略一思考,道:“爹,我倒有个别例,能不动用一兵一卒,就把哀鸿们赶出城去!”

严嵩拿过折子,看都没看就扔进火盆里烧了。

严世藩大笑:“皇上底子没看这折子,只是说,交给严嵩去办吧!呵,除了咱严家,谁能给大明朝遮风挡雨?谁能救得了北直隶的几十万哀鸿?皇上都明白这事理,徐、高、张那些人却不明白。”

杨炼又是一声苦笑:“你觉得我没去找过直隶巡抚吴书剑?我闯了巡抚衙门,进到后衙内,那位吴巡抚正搂着两个仙颜的小妾听曲儿呢!他直接派人把我轰出了后衙!灾情如火,我身为一县父母,不能眼睁睁的看着治下百姓饿死!没有体例,我只能开了官仓!”

“爹!我就说嘛,也只要我们严家,才气为大明朝遮风挡雨!徐阶、高拱、张居正他们上折子,名义上是禀告北直隶灾情,在折子里却参北直隶巡抚吴书剑贪贿、救灾不力。吴书剑是我们的人,那些人不过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折子递上去,你猜皇上如何说?”严世藩道。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