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一代名臣的结局(胡宗宪案终,三更敬书友崔少)[第1页/共2页]

胡宗宪对贺六说的话不幸应验。嘉靖四十二年春末,他返回绩溪故里。两年后,严党完整垮台。某位御史参奏胡宗宪勾搭严党、欺君矫诏,胡宗宪被从绩溪锁拿回京。

贺六道:“我想起一段鼓书唱词:品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五霸七雄闹春秋,瞬息间兴亡过手。青史几行留名,北冢无数荒丘。前人播种先人收,说甚龙争虎斗!老胡啊,胡部堂的是与非,功与过,我们没有资格批评。史乘会记下他所做的统统。他的功过,自有先人评说。”

嘉靖帝叹了一声:“唉,不见了吧。见了,朕又能跟他说甚么呢?”

嘉靖帝忙道:“你当即安排他们,在南京锦衣卫实补实缺。另赐赉这二人飞鱼服、绣春刀。”

贺六道:“臣遵旨。”

贺六前脚刚踏出大殿的门槛,后脚便被嘉靖帝叫住。

胡宗宪摇点头:“唉,老六。你要晓得,宦海当中,只要做事,就会获咎人。这些年,我在东南做了多少事?获咎的官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我做着浙直总督,手握浙、直两省的军政大权,那些人不敢对我如何样。现在我无职无权,草民一个,头上还顶着个严党的帽子。那些人此后寻个罪名,至我于死地,是易如反掌的事!”

马车边,站着曾经鼎定东南的一代名臣胡宗宪。

贺六道:“可皇上晓得您是甚么样的人啊!有皇上保着您,那些人掀不起甚么大风波。”

胡宗宪笑道:“你觉得皇上革了我的职,让我回籍,我便能在故乡平安然安的享甚么清福?”

君父发怒,贺六赶紧跪倒。

三天后,嘉靖帝降下旨意:浙直总督胡宗宪,调用作战缉获达二百二十万两之巨。念其为朝廷效力多年,建有平倭大功,罪轻一等。当即革去统统官职,遣回客籍安徽绩溪。”

贺六摸了摸香香的小脑袋,答道:“酸甜苦辣咸,史乘当中五味俱全啊。”

一驾马车停在南郊的落日下。

嘉靖帝又叮咛贺六:“先让胡宗宪在诏狱中委曲几天。必然要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他身子骨不好,你去太病院找两个太医,给他看病。过几日,朕便会下旨,革了他的官职。当时,他便能够回籍,享用嫡亲之乐了。你替朕转告他:朕和他,是君臣相知啊!”

胡宗宪大笑道:“你保的了我一次,保不了我两次、三次。罢了,我走了!有二十多年没吃过故乡绩溪的濡米饭了。整日做梦鼻子里都是濡米饭的香味。这下好了,我能够吃个够了。”

宦海上最大的严党胡宗宪垮台了。这是嘉靖帝在警告那些严党官员:跟随严嵩、严世藩父子,即便是胡宗宪那样的国之柱石,朕一样要惩办!

香香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天真的问贺六:“爹,史乘是甚么?能够吃么?好不好吃啊?是甜是咸,是苦是酸吖?”

嘉靖帝叮咛贺六:“立即让胡宗宪来见朕!”

贺六道:“多谢胡部堂教诲。不过,我做着锦衣卫北镇抚使,若真有谗臣谗谄胡部堂,我定会竭尽尽力保您的全面。”

胡宗宪苦笑一声:“好?好不了的!”

胡宗宪道:“老六,你算是我的至好。你附耳过来,我跟你说一句知心话。”

嘉靖帝是一个很奇特的天子。他圣明的时候,比唐太宗、宋太祖、秦始皇、汉武帝还要圣明。昏庸起来,又比周幽王、汉灵帝、宋徽宗更加昏庸。

贺六问:“胡部堂何出此言?”

贺六拱手:“还请皇上明示,让不让胡宗宪入宫见驾?”

贺六退出了永寿宫。他长出了一口气,胡宗宪的命,总算是保住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