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再论禅让[第1页/共3页]

何白想了想,说道:“仆臣将至北海国上任国相之职,如若天子就藩于东莱的话,仆臣或可就近保护陛下,只要过上数年时候,便可无忧矣。”

百官深怕闹出了血案,皆劝丁原上马而去。董卓以后又问百官,又与尚书卢植闹得不甚镇静,幸被议郎彭伯劝止。河南尹王允站出来讲道:“废立之事,不成于酒后相商,他日再议。”因而温明园之宴完整告散。

下朝之时,董卓大笑着拜问百官,说自已将在温明园中设席,肯请百官能够驾临赏光。太傅袁隗一口应允,百官们见了,也不好获咎了董卓,只得承诺下来。因而在散朝以后,见天气已然不早,也不回府,直径前去温明园而去。

何白淡然的说道:“或者有吧,但此时不便明说。”

曹操有所明悟,向何白深深的施上一礼,表示自已的谢意。当夜就与何白痛饮,酣醉而归。

袁隗身为袁氏家主,年纪才刚过五十不久,恰是政治生涯中年事最好的期间,不管是经历与声望都有了,可不想被其别人分去了自已的权势。纵是一族人,可袁氏的资本只要那么多,顾得了自已,就顾不得袁绍了。

直到何白看到了满面乌青,双手紧握的袁绍之时,何白方才恍然大悟。本来是袁绍在近时的表示过分张扬了,加上袁绍小我的名誉,几近达到了比袁隗还高的境地。

何太后又问道:“天明,不知天子当就藩于何地,还望天明为天子挑上一个好的退养之地矣。”

曹操大笑道:“不错,之前天明不肯掺杂本初的除宦大计,想是在当时便看出了很多的不良结果,只是吾当时身在局中,而不自知也。厥后公然,不但大将军兄弟同死于非命,现在就连天子尊位都有些不稳了。由此可见,天明之见远胜于吾,若天明言说董仲颖不算太差,想来其就真的不算太差,吾或者能够助其成事也。只是天子……自古废帝多无好的了局,君臣一场,吾不肯见天子受辱。不知天明可有何策助之?”

何白拜见了何太后与刘辨以后,立即将晚宴在温明园中所产生之事与二人说了,又劝道:“今有司空董卓发起废立之事,背后何尝不是有太傅袁隗于暗中支撑。天子若欲安然,需得在明日便就诏告禅让之书,不然迟恐有变。”

而何白,因有救驾大功,特加封一千户,进封为都乡侯。只是何白上奏,说但愿能受封在北海海内。因而除都乡侯,改封为三千户的北海都城昌县龙池乡侯。

何白奇特的问道:“孟德就如此信赖鄙人之观点?”

第二日早朝,董卓所奏的数条建议在袁隗的点头下几近全数通过,就连一向冷眼旁观的何白,都不知袁隗的内心在想些甚么?是他过分信赖董卓了?不会,身为政治人物,他又岂会经心全意的去信赖一小我。

本日早朝,董卓不但把握了京师当中的大部分兵权,就连官位,也畴前将军顶替了向来在朝中不讨人喜,更无政绩名誉的刘弘为三公之一的司空。其次便是袁术,因讨十常侍有功,从虎贲中郎将升任后将军之职。这是袁隗在出任太傅前所就任的官职,由袁术来接任,可算是袁隗对其勇敢、勇于任事的嘉奖了。

何白想了想,既要对刘辨虔诚,但年事又不成太长,最幸亏两三年以内便就天然老病而死最妙了。何白本不知太多的三国名流,也不知保举谁报酬好。厥后思到一名流,顿时笑了,说道:“尚书卢植,忠贞体国,有大德大智,可充作东莱国相。”

何白劝道:“大国易遭人忌,小国方才让人放心。何况东莱郡有民四十八万,也非小郡了。只要营经得好,小郡亦小郡的好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