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南北两贼,东西二虏[第1页/共2页]

左良玉自知不敌李自成,只能是一起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的朝襄阳方向逃窜,内心将闯贼唾骂个千百遍

杨文岳不过是做过他几年的上官,汲引和知遇之恩是有,可到了眼下这等境地,竟然还不忘当初的恩德。

陈新甲言杨文岳是王争昔日下属,却干系要好,来往紧密,数次兵败都曾被山东军救下,若斩杨文岳,难保王争心不痛恨。

果然如牛金星所言,山东总兵、左都督、忠烈伯王争接连要求出兵救济,然崇祯帝决然弃山东军不消,令山东军不得出境,急诏保定总督杨文岳,率平贼将军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四镇兵马援剿河南。

陆地普通的农夫军扛着“大西”认旗冲进城内,明军兵士的尸身纷繁被推落城下,大西军步兵扯落城上的大明玄鸟旗,换成大西认旗。

闯军追骑见到来迎者打着山东军灯号,立即拨马而走,毫不恋战。

言及于此,很多人俄然感觉那王争不像是留言中那样是个霸道在理的武夫,该当算是颇讲义理的一小我。

他还没忘了本身啊...

左良玉一逃,总督杨文岳管底子束不住其他三镇兵马,诸军一哄而散,闯军大胜,狂追官军三十里,缉获骡马辎重无计。

杨文岳头上的铁盔不知扔到那边,披头披发,身上衣甲也是破褴褛烂,看模样得志的很。

牛金星料定,围开封而不攻,山东军必把守,以此惑别部明军声援开封。

在杨文岳最落魄,其别人因为害怕崇祯而躲之不及的时候,王争却能不顾朝廷的观点将他接到历城,这实在少见。

崇祯顿觉此言有理,眼下大明最大的三个兵头,一是左良玉,二是郑芝龙,三便是王争。

张献忠号称大西王的事情,不但让李自用心有焦炙,闯军高低更是摩拳擦掌,加快了囊括河南的法度。

很多人听闻李自成在开封击败了明军二十余万,都觉得此中必有山东救兵,闯王李自成遂威震襄洛。

山东军如果想借刀杀人,那更是简朴的很,河南各处也就是开封和归德流寇少一些,其他到处都是各路贼匪,只要把你从开封城扔出去,保管不过两天就被闯贼抓住,到时候估计恳求来一刀痛快的怕都成了难事。

这动静传出来,表里并无人吃惊,以山东军眼下的气力,若想保或人不死,就算当明天子下旨要杀,一样也是动不得涓滴。

“罢了,请刘主将带路吧。”

“忠烈伯已在历城备好府宅,叮咛末将,必然要将杨督师好生生、活蹦乱跳的送到山东境内。”

山东军早在开封城内驻军,并且明里暗里的把控了城中的统统,作为王争亲定的开封府主将,刘国能固然在官面上仅仅是个守备,但却手握重兵。

几日前,张献忠连克舒城、六安数地,号称“大西王”,意在同闯王李自成分庭抗礼,顺势胁裹大西军三十余万进围庐州。

崇祯天子固然心中气愤,但最后还是让步,下旨免杨文岳保定总督之职,永不叙用,且责令左良玉戴罪建功。

击溃杨文岳带领的四镇救兵后,闯军更是没有任何围攻开封的意义,底子不在开封境内逗留,反倒对左良玉穷追猛打。

大西军闻讯复围庐州,崇祯十五年,庐州城破。

这类景象下,反倒仿佛是山东军是主,开封城内的朝廷官员成了客,事事都把握在山东军手中,有种在别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感受。

没说的,人刘国能找了个好背景,拳头大,就有了反客为主的气力,知府巡抚莫说毕恭毕敬,起码也要对这个小小守备言听计从,更别提其别人了。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