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汉朝末路(2)[第1页/共2页]

献帝从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筑起三层高坛,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禅让。

献帝忙道,“好好,众卿稍候,我去取印绶来。”

群臣山呼万岁。曹丕传旨,大赦天下。谥父曹操为太祖武天子。

“爱卿有何事要奏?”

献帝来到后宫,见着曹皇后又哭起来,曹节问道,“皇上因何泣哭?”

献帝哭道,“自高祖立汉至今四百余年,汉之江山如在我手上殒毁我怎能对的住列祖列宗呢?”

曹丕还是推让,司马懿道,“王上既然不肯接管,你们可回报皇上,再作筹算。”因而曹丕让王郎作表,自称德薄,难以受任。众大臣又来到许昌,献帝看罢曹丕辞表有些难堪,道,“魏王不受,这如何是好?”华款道,“陛下可再下一诏,以表诚意。”

曹丕看罢对张音道,“我就这么受禅,恐天下人诽议我有篡位之嫌,我不当受,你赍回玺绶吧。”

献帝又哭道,“虽如此,我当与皇后商讨后再定。”

因而献帝又桓阶草诏,派高庙使张音执节去邺城,奉玉玺到魏王宫,曹丕接诏目览,诏曰:魏王上书辞表,实为谦逊忠义。然大汉气数已尽,朕有力秉承。之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於厥子,而名播於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咨尔魏王:昔者帝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征,诞惟亮采,师锡朕命,佥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此中,天禄永终。君其祇顺大礼,飨兹万国,以肃承天命。”

宣读已毕,魏王曹丕即受群臣八拜大礼,曹丕朗声宣曰:“朕秉承天意,秉承大统,改元黄初,国号大魏,定都洛阳。”

公元220年十月,太史丞许芝、太尉贾诩、相国华歆、侍中陈群、尚书令阶桓等几十位魏国重臣来到许昌,拜见献帝。

献帝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水颤微微隧道,“朕并没有失策之过,爱卿如何能劝朕禅让皇位?”

太史丞许芝上前奏道:“皇上,《易》经上云‘贤人若受命称天子,当有黄龙呈现,若贤人仁德可比天下,仁恩恰普世人,则麒麟则以己日呈现,今黄龙出于邺城,麒麟过境临甾,这无不申明魏地当是龙兴之地;前白马令李云上书云:许昌气见于当涂高,当年汉武帝在朝堂上曾对众臣发下谶言道:汉有六七厄,法应再受命,我宗嗣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当涂高指的就是魏,在路上又高又大的就是魏,魏当代汉,天命必定,还望皇上适应天意禅位于魏。”

许芝又道,“这是天意,天意难违。《孝经》中黄谶云:‘日载东,绝火光。不横一,圣聪明。四百以外,易姓而王。天下归功,致承平,居八甲;共礼乐,正万民,嘉乐家和杂。如此,魏王的名讳已见图谶(日载东,绝火光,指的就是‘曹’字;不横一,指的就是‘丕’字)。又《易运期》谶云:‘言居东,西有午,两日并光日居下。其为主,反为辅。五八四十,黄气受,真人出。’‘言午’就是‘许’字。‘两日’就是‘昌’字。汉当以许亡,魏当以许昌。今际会之期在许,是对应谶语的明证。又云:‘鬼在山,禾女连,王天下。’臣闻帝王者,五行之精华,易姓之符兆,代兴之机会,鼎祚以七百二十年为一轨。有德者可超越此数,达到八百年,无德则减到四百年。是以周朝享国八百六十七年,夏朝享国四百数十年。汉用农历,立国至今四百二十六载。高祖虽受命于乙未年,但汉兴的征象始于获麟。自从获麟以来已七百余年,天之历数已尽。”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