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老骥伏枥[第1页/共2页]

李恪道:“卫公说的那里话,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义士暮年,壮心不已。卫公虽已年老,但才略不减当年,用兵之能朕这一辈子是望尘莫及了。”

待李靖出了门后,李靖才道:“臣老迈憨态,叫陛下见笑了。”

纵观李世民平生,李世民从未曾如往代帝王那般因为功高震主的担忧而毒害过任何一个建国将领,这此中既是因为李世民本身功劳盖世,也是因为李世民对本身的用兵、驭兵之能有着绝对的信心。

李恪笑道:“卫公平生用兵大胆,但行事却谨慎惯了,这话倒是朕说地差了,卫公当是老狐狸,越老越诈。”

李靖闻言,笑道:“论及对吐蕃的熟谙,天底下另有能出陛下之右的吗?陛下对吐蕃之战,只怕早就开端布局了吧,有陛下在,吐蕃之亡不过迟早的事情。”

“老臣告别。”李靖躬身施礼,登上马车拜别了。

李靖的一只脚已经跨了出去,但这对于李靖而言这才做了不到一半,因为一只脚已经跨了出去,别的一只脚再想出去就借不到拐杖的力,只能本身往外挪。

但唯独李世民对李靖有着几分顾忌,这也是李靖近些年闭门不出的原因。连李世民对李靖的用兵之能都有几分顾忌,这足显李靖的了得了。

李靖笑道:“陛下还记得。”

李恪道:“虽是陈年旧事,但朕却历历在目。卫公乃当世名帅,南平吴会,北清戈壁,西定慕容,威服四夷,立绝代之功,若非卫公行动不便,朕早欲请卫公统兵,为朕东灭高句丽,再续奇功,如此必为千古第一人矣。”

李恪点了点头道:“那是天然,朕是卫公自突厥迎回的,若非卫公,朕一定能活着自突厥回京,更遑论本日了,卫公之功,朕怎会忘怀。”

李恪会有御驾亲征的动机,李靖一点也不觉着奇特,毕竟李世民在高句丽有未尽之功,李恪身为人子,想要代父全功也是人之常情,并且李恪行伍出身,身上有北伐灭国之功,亦擅御下用兵之道,李恪想领兵出征也并不奇特。

“卫公腿脚不便,朕送送卫公。”李靖也是大唐建国元宿,三朝老臣了,李恪看着李靖起家,本身也忙起家,跟上了几步,对李靖道。

李靖和李恪了解多年,对李恪的性子也非常体味,李恪重情,特别对他们这些朝中老臣更是优渥,本日就算站在这里的不是李靖,而是萧瑀或是房玄龄,李恪也一样会这么做。

李靖所言虽未明白反对李恪御驾亲征,但言辞间如许的意义已经透露无疑了,李恪道:“卫公的意义朕晓得了,卫公先回吧,来日待朕得了空再去府上探视。”

李靖道:“若只以战事来看,陛下知兵,如果领兵东征自可胜高句丽,但陛下乃是君王,行事可不能只看战事之上的胜负与否,还需考虑朝中大局和天下民气,臣觉得陛下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李恪虽有些阿谀之意,但却也是心中所想,李靖用兵之能才冠当世,贞观以后,除了已故的李世民或可与李靖一试以外,只怕再无旁人了。

李恪站在殿外,看着李靖登车拜别,对身后跟着的席君买道:“你命人传旨,诏新罗使节紫宸殿见驾。”

“这句话,老臣倒是当得起。”李靖听了李恪的话,笑了出来。

就三韩之事,李恪和李靖在紫宸殿中商讨了好久,一向说到了巳时中,李靖方才起家拜别。

李恪站在李靖的身后,看着面前的一幕,内心不由有些戚然,当年环球无双,纵横天下的名将,现在竟也到了这个境地,连跨个门槛都如此吃力。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