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皇子遭劾[第1页/共2页]

于志宁回道:“太子垂死女色,念栈青楼,已持续数日夜不回宫,宿于妓坊,长此下去,如何了得。”

于志宁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太半夜宿青楼,整日只知喝酒取乐,每到白日读书之时,便是一副昏沉欲睡之态,亦或是告病不出,躲在内殿熟睡,现在太子的课业已月余无甚长进,臣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

这世上向来不乏功德者,李恪带着仙娘刚回临江宫,动静便传了出去,传进了长安。

李世民听得于志宁这么一说,顿时明白了过来。

李世民闻得于志宁请辞,忙问道:“不知产生了何事,仲谧何故请辞左庶子?”

夜宿青楼之事,本是风风行动,如果在平常官员,哪怕是产生在皇子身上都算不得甚么大事,但恰好有两小我是个例外,一个是天子李世民,而另一个便是太子李承乾。

公然,于志宁这么一说,李世民当即问道:“不知太子所为何事,竟叫仲谧如此大动兵戈。”

难怪于志宁上来便要去官,本来竟是太子做差了事情,于志宁这是借去官之说奏太子之失来了。

自打当初李元昌同李恪难堪后,李世民对本身的这个胞弟早有不满,现在又事涉李承乾,李世民对李元昌的不满便更甚了。

李世民抬了抬手,表示于志宁起家,问道:“此时恰是清政之时,仲谧(于志宁表字)不在省中理事,入宫但是有要事?”

于志宁官拜中书侍郎,李世民倚重他,故而命他身兼太子左庶子一职,传授太子课业。而中书侍郎乃中书省佐贰官,虽只正四品,却位列宰辅之位,在朝落第足轻重。

于志宁出自鲜卑万纽于氏,其曾祖于谨乃西魏八柱国之一,祖父于义乃前隋上柱国、潼州总管,是地隧道道的关陇门阀后辈,也是李世民留给李承乾的干臣之一,李世民对于志宁在东宫的作为自是寄予厚望。

李世民一拍桌案道:“汉王久在京中,每日只顾带着太子胡乱厮混,岂是闲事,朕马上便当下旨,以汉王为兴州刺史,外放处所,不得随便还京。”

李世民正在批阅新送进宫的奏章,一听得于志宁的称呼,便模糊猜到了于志宁求见所为何事。

李世民闻得于志宁之言,蓦地一惊,面露讶色地问道:“竟有此事?”

兴州远在汉中,相距关中数百里,李世民将李元昌遣去汉中为官一是为惩戒李元昌,二便是为敲打李承乾,要他好自为之,勿要再行错事。

不过李恪为亲王,大唐亲王多霸道,只要不去逼迫良善便是算是贤达了,再加上李恪早有风骚之名在外,这些事情传到了长安,长安城的百姓也大多是当作一段风骚佳话听听也就是了,算不得甚么大事,动不了李恪的筋骨。

李元昌!

并且现在长安城中天子李世民的心机已不全在李恪的身上,更多的还在太子李承乾。

可就是如许一个李世民本来寄予厚望的太子,竟干出了这等荒唐之事,李世民的心中怎能不惊,怎能不怒。

如果平常,于志宁入宫拜见李世民,禀奏要事,必是以中书侍郎自称,现在于志宁自称以太子左庶子,所奏之事天然就是干系李承乾了。

于志宁一脸正色道:“太子少儿恶劣,臣自问教之无方,不敢当此重担,特来向陛下去官。”

李世民对于志宁问道:“仲谧可知是那个每日伴随太子前去?”

在李世民眼中,李承乾本为灵巧之人,行事安妥,现在俄然有此作为,天然是有奸佞谗言,误了李承乾。

乃至李世民为了种植李承乾,一度着陆德明、孔颖达、长孙祥、褚亮等一众鸿儒之臣教诲李恪治学,可谓用心良苦。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