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好本事[第1页/共2页]

接着又道:“厥后俺受了个朱紫提携,拿了些川资,跑去武汉给人带个口讯。也是跑腿帮闲的干活,要不是在那地界吃了一碗豆腐脑,听了一段小说,也未曾想去当兵。也是奇特,那张察看竟然还给了俺好些便当,在长安那叫一个横行无阻……老叔?”

更何况,这报纸如果没有他儿子主持的“南山宣纸”,也是不能出世。纸价现在压得很低,布衣就算不能承担,但行脚商们,却也能承担一旬一次的“大报”开消。又传闻山东河南淮南江南,大商号为了行走门路,多弄了“私塾”,以资学子。加上王学昌隆,“新学”传播,倒是也不怕看得懂的人太少。

李大亮顿时无语,这类货品,跑去西域能成甚么事体?

“不是说另有长乐公主殿下么?”

“说是远屋子侄,见他们喊武二娘‘孃孃’来着。俺传闻武二娘有两个亲兄弟,就是不晓得在那里当差。不过听跟俺来的武家子侄说,那两个武家叔叔,差点没死在渭水。去河套又被人沉了黄河,幸亏赶上一窝放牛的匈奴崽子,把这两个不利蛋给救了。传闻屁股上还中了箭,走路跟瘸子也似……”

李大亮拿起一盏茶,浅浅地饮了一口。

推让不过,待老倌儿出去以后,武大郎才拳头击掌,赞道:“‘细孃孃’好本领,竟然能上张江汉的榻!”

不过李大亮比来看的几份报纸,此中夹带的“一家之言”,实在是有些过了,而报纸上说,这是受了“凉州儒林郎”的开导……

“逛逛走,莫去理睬这淮南来的夯货。甚么名将以后,这世上的名将以后,我看也就碛南都尉算一个,别的的……不成。”

韩擒虎?韩擒狗?

“兄长说的是啊。”

“细孃孃”说的是武二娘,这武家两个兄弟,堪堪压着五服,来都城投奔,军人彟可没阿谁本领安设他们。如果谋个小吏,倒也没题目。可要想在军方当差,那还是歇歇吧。

说着,年青男人伸出大拇指,一脸的恋慕赞叹。

至于中间斟茶倒水上菜甜酒的侍卫,已经跟木头一样,内心默念:不听不听,王八念佛。

“兄长,‘细孃孃’说我们兄弟两个,是跟着华润号去的敦煌,跟长安别产业兵的不一样。有甚么不一样的?”

他李大亮要晓得军人彟的儿子死活何为?莫非他作为李奉诫的老子,还不晓得武家两个女郎跟梁丰县子张德的活动?莫非他不晓得武氏女借着张德的势,不但把军人彟捞回都城养老,还筹办弄死两个同父异母的兄弟?

“二弟,你没瞧出来?我们到凉州,华润号那大通铺,都比这刺史府还要严实。大车行贴着华润号,瞧见内里的骡子没?少说三十头!”

李大亮眼睛一闭,烦躁的短长。面前这个杨二郎,他才说一句话,杨二郎就连续串的废话冒了出来。

正埋着头吃糕饼的年青男人听到凉州刺史说话,抹了把嘴,昂首回道,“俺在江都没地去的辰光,李家兄弟就辞了那鸟官,跑去洛阳做学问来着。嘿,老叔,你是没见着,俺这兄弟在洛阳,那是这个!”

找武老头没卵用,要想发财致富升官发财死老婆,必须得找武大娘子和武二娘子。

“二郎,若在西军有难处,来某这里寻个庇护就是。”

武大郎竖起三根指头,然后小声道,“你再看阿谁韩二,传闻是拿了江汉察看使的手书,这从长安到凉州,沿路不管是州县军寨,谁不是好吃好喝供着?长安到处都说‘细孃孃’……那甚么,就是江汉察看使。我本来不信,眼下揣摩,人言总有三分样,要不然,凭啥就传‘细孃孃’,不传别人?”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