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太上玉清[第1页/共3页]

《太上感到篇》问世后,很多人只把它看作是惩恶之书,夸大它的社会服从,这是不全面的。《太上感到篇》正视积德去恶,目标在于求道,因此它起首是一部道书。这是我们需求指出的,不然就没法全面熟谙这部影响遍及的古籍。固然如此,《太上感到篇》所极力倡导的善行,极力主张去除的罪过,诸如爱国爱民、敬长爱幼、慈心于物等等思惟,都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构成部分,经《太上感到篇》的倡导,就更加深切民气,对标准世人的行动是大有帮忙的,这恰是它的意义地点。

决水放火,以害民居。混乱范围,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贫民用。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故。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气可称而抑之。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徒弟,冲突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奖惩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打单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

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积德,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六合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此为泛论)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过,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恶,月终之日,灶神亦然。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稀有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秽食餧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称小升。以伪杂真,采纳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反面婉。反面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

纵观宋之前的修仙法门大抵有以下景象:先秦期间首要以“养神”、“佩服”、“炼气”、“饵药”、“祀祷”体例求“成仙而登仙”。至秦始皇及汉武帝,人们既贵长生不死药,亦重坛场祷祀。厥后《承平经》首要推介守一存神法门。东汉张陵五斗米道正视符箓咒语。东晋《上清经》则重存守人身三丹田之三一,及存守脑部九宫之“雄一”、“雌一”。先秦至唐,人们多正视外丹,即以矿物、植物等为质料,炼化成上、中、下三种药物(多以黄白为大药),欲借外在药物来窜改本身材质,去除肉质凡胎而达长生、成仙。但因服食外丹有较大副感化,唐末人们改而修炼内丹。内丹即用导引吐纳、避谷食气等体例,以人身上、中、下丹田为鼎炉,炼化后天的精、气、神,使其转与天赋的元精、元气、元神合为一体,以求长生、升仙。

《太上感到篇》当然也谈长生求仙,然绝口不提修炼、服食、导引、符箓,而只言:“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稀有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11“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12固然早在《承平经》就以为,六合之间,寿最为善,积善性善乃长命升天的要道。也固然积善成仙说是先由西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提出进而被《太上感到篇》所接收的,但积善成仙的修道法门倒是跟着《太上感到篇》的问世与风行,才逐步受人们正视并践行的。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