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回:幸存者[第1页/共2页]

老妇人微微抬眼看了一下茶盘中的茶具,开口说道:“你这是……松鼠葡萄十头紫沙壶?”

老妇人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好一会儿才睁眼说道:“好茶!”

老妇人接过杯子,先是闻了闻,然后浅浅的品了一口,一股难以描述的苦涩之意顷刻间由口腔传遍了满身。

她走进屋子以后,直接跪在了老妇人跟前谨慎翼翼的将紫沙壶翻开,同时掰下金瓜贡茶茶身上的一块放进壶中。

十头成套更是可贵珍稀,可谓顾景舟制壶中的俊彦。

1963年北京故宫措置清宫贡茶,总计有两吨多。此中就有一部分是金瓜贡茶。

甄俊毅陪笑着点头说道:“还得是您白叟家识货!您来了,我这连压箱子底儿的茶壶都拿出来了。”

这时候,一个身穿红色旗袍的女子徐行走进了屋子,这个女子长的极美,乍一看上去就仿佛是刘亦菲一样。

老妇人没有再喝茶杯中的茶水,而是将它缓缓放在了茶盘以后,随后看着甄俊毅说道:“甄老板,费这么大劲儿把我找来,又如此大场面的安排,究竟所谓何事?”

她的行动很缓很慢,文雅至极,举手投足之间总有一种让人穿越回古时候的感受。

它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重视这里我说的是绝品,而不是上上之品。

所谓无根水实在就是雨水,传闻,金瓜贡茶只要效无根水冲泡才气够激起它最纯粹的味道。

甄俊毅说道:“没错!这小我能够对您来讲不首要,但是对于我来讲,确切很首要。如果您同意的话,这套茶具,包含这顶金瓜贡茶就都是您的了。”

此为顾老为数未几的花货之一,亦是佳构中的佳构。杯碟成套,外型饱满浑厚,工手高深纯熟,壶盖、壶把及流的枝干制作得也是颇得气势,松鼠葡萄纹饰细致入微,买卖盎然,布局章法恰当,营建出一个舒畅、天然为伴的画面,充满了勃勃朝气之感。

对于金瓜贡茶,能够有很多人不太体味。

老妇人伸手将茶杯拿在手里,没说甚么,只是看了好半天赋将它缓缓放回了茶盘里。

作品壶身形制庞大,壶身容积达1400cc,一壶、一糖缸、四杯、四托,总计十头,杯碟成套,更有外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成为又一大亮点。



茶很快就泡的差未几了,跟着第一泡洗茶水的倒出,一股沁民气肺的茶香顷刻间传遍了整间屋子。

金瓜贡茶的茶香浓烈,特别是冷的时候闻,总会有一种清苦涩爽的感受,金瓜贡茶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如果追溯金瓜贡茶的汗青,它始于清雍正七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1729年。

壶、缸、杯不管外型、装潢气势同一,营建出一个舒畅、天然为伴的画面,充满了勃勃朝气。喝茶之时,赏识其静中有动,别有一番情味。

据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初级经济师王郁风先生《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载:“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此中仍有金瓜贡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措置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10月23日,一次偶尔机遇,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些陈年贡茶什物,金瓜团茶大者如西瓜,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无缺。茶团大要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枯燥成型的。我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5.5市斤,当是清朝5斤重的团茶……60年代初,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敷,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我于1992年11月13日在天下政协会堂偶遇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曾问故宫贡茶事,据告金瓜贡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据称,这些金瓜贡茶,曾有专家取了一些试泡,考语是:“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这也恰好印证了邓时海先生之说:“大多数的金瓜贡茶喝茶妙手,都公认有趣之味,是金瓜贡茶的最极品。”

Tip:拒接垃圾,只做精品。每一本书都经过挑选和审核。
X